79文学>军事历史>三国幼麟传>第370章 天下大势
汉中后,幸姜维均田得时,关平安抚得当,吕乂教习得法,百姓皆安居乐业,今汉中积谷百万斛,随时可供驱策。”

刘备精神微振,颔首赞道:“朕年老力衰,这都是孔明你的功劳啊。”

说到这里,他忽又叹息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言固然不假,只是南中未平,孙权虎视眈眈,仓促北伐,恐难遽成啊。”

诸葛亮长身而起,从怀中掏出一张小小的纸条,交予刘备手上:

“正要报知陛下。臣入宫前,刚得了南中飞鸽传书,十数日前,姜维汇同李恢,已然平灭朱褒之乱,定下一个月后共击雍闿。”

刘备闻言,豁然起身,接过纸条,细细看了一遍,面上已经堆满笑容:“先破高定,再灭朱褒,南中三叛,已去其二,好一个姜伯约!好一个李德昂!孔明,这都是你慧眼识珠,举荐有功啊!”

诸葛亮谦虚道:“二人蒙陛下简拔,自当衷心国事……”

他微微欠了欠身子,又道:“尤其姜维此去,以盐铁联营之策,尽收朱提、越巂豪族大姓之心,取汉夷精兵一万四千,粮草军资无数;再兴朱提铜矿,行余铜官买法,朝廷每年可得铜数万斤,如此一来,蜀中物价腾飞之患可迎刃而解矣。据报,首批一千斤铜,当于月后送达成都。”

“当真?”刘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心情激荡,左右踱步不止,口中喃喃念道:

“南中大姓归心,则南中平复,指日可待也!眼下兵精粮足,北伐之期当不远,不远矣!”

诸葛亮摇动扇子,笑而不语。他知道刘备需要时间消化这许多好消息。

刘备踱步好一会儿,似乎又想到一事,猛地顿住,皱眉道:

“只是孙权那厮居心叵测,我军北伐,益州空虚,难保其不会再行背后捅刀之举。”

诸葛亮道:“方才说到吴侯欲向曹丕讨封吴王之位。曹丕命其送子到洛阳为质,吴侯诸般推诿,事魏不恭,一来二去,曹丕甚恨之,两家芥蒂颇深。又闻,魏之曹真破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联军,业已讨平凉州,曹丕欲令曹真班师回朝,督中外军事。以臣观之,曹丕有伐吴之志亦,所患着,唯陛下趁势北伐矣。”

这便是三国鼎立之特点——汉欲伐魏,担心东吴趁虚而入;魏欲伐吴,也担心蜀汉趁势北进。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其中一方有实力同时吞并两方,或者两方立下牢靠的同盟,共同对付另一方,这才是出兵的前提,否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单方出兵。

刘备当然深谙此理,颔首之余,疑问道:“如何方能打破僵局?”

诸葛亮朗声道:“臣有一计,许可令曹丕减轻对益州之戒备,放心进攻东吴。”

刘备双目精光毕露:“计将安出?”

诸葛亮道:“将南中之乱的消息,小而大之,广而告之,通过细作、商贾大肆播于天下。”

刘备迟疑道:“为何数月之前严令各部官员保守秘密,今日却反其道而行之?”

诸葛亮沉声道:“《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昔日南中之乱仓促而起,平复不知所期,又值魏吴交好,臣只能令各部官员保守秘密,为的是不让魏吴两家联手,趁势来欺;而彼一时,此一时,如今叛乱将息,魏吴生隙,正好以弱示之,令其放心争斗。倘若此计成真,曹真既入洛阳,则雍凉空虚,陛下若至,当可传檄而定。吴侯亦忙于应对曹丕,更无进取益州之力矣。”

“好!好!好!”刘备骤闻北伐在望,胸间似烧起火来,激动之下,直说了三个“好”字。

诸葛亮又道:“若臣示弱之计能侥幸瞒过曹丕,剩余之关键,便在于姜维。观其南下以来,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心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也,又兼其熟知雍凉形胜,北伐先锋之选,不做第二人想。以臣之见,曹丕发兵攻吴之际,便该是姜维平南归来之时。只是此间火候,不徐不疾,甚难拿捏,也不知其能否达成。”

还不及刘备说法,刘禅忽起身,大着胆子道:“请父亲和先生放心,姜将军定当不负所望!”

“哦?”诸葛亮望着刘禅,笑道:“太子对伯约可是信心十足啊。”

“不错!”刘禅站直了身子,正色道:“姜将军从不曾教我失望,我对姜将军既敬且爱,万分信任,就好比,父亲对先生之信任一般无异。”

诸葛亮闻言,下意识向刘备望去,正见刘备目中含笑,也在看他。

大笑间,刘备走到刘禅跟前,本想拍了拍他的脑袋,停顿了半息,终于还是落在他的肩膀。

“你说的不错,为父对军师,也是既敬且爱,万分信任……我的阿斗,终究是长大了……也罢,你既如此看重伯约,等他凯旋,为父封他做太子少傅,加当阳亭侯可好?”

刘禅忙不迭点头,心中亦暗自发下宏愿:

“姜将军,你可千万莫要让我父亲失望,定要早日凯旋,助我父亲北伐,遂他毕生之心愿。我虽不能封你官爵,但若有所求,必倾我所有,竭力报答。”


状态提示:第370章 天下大势
全部章节阅读完毕,请试读《一路隋行》《南朝第一赘婿》《天下英雄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