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五九章 冯国璋的想法
为一省将军,我的人你自然不能阻拦。有鉴于此,段祺瑞心下里盘算了一阵子之后,觉得自己没有吃什么亏,反而有些占便宜,于是也只能点头表示同意。段祺瑞这一表态,就剩下冯国璋一人没有说什么了,自然成为书房里众人的焦点。

一看段祺瑞同意赵一天出任陆军总长,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冯国璋也有些紧张。刚才的事情变化有些快,他还在回味袁世凯让他出任副总统的意思,话题又突然转到陆军总长人选上面,让他有些反应不及。还想此事段祺瑞一定会有不同看法,想看看这家伙的表现以后在决定自己的方向。没有想到段祺瑞竟然就答应了,干干脆脆的同意赵一天出任陆军总长,那可是全军第一人啊,老段就这么舍得放弃?

对于陆军总长的位置,冯国璋不是没有想法。这个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远离下面的军队,看起来对军队指挥权只能停留在书面命令上,到底下面会不会执行,执行的如何,那就各有应对了,发布完命令的陆军总长根本无法全面掌控全**队。但这话看是对谁说,对于手无军队或者说手里只有一点点军队的人来说,当然是这样,他也只能指挥得动他一亩三分地上的人;但对赵一天而言,情况完全不同。赵一天手底下不但有军队,而且是大量的军队,远比冯国璋段祺瑞两人加起来还要多的军队。何况人家的军队装备也要好战斗力更是比他们的强,这方面冯国璋可是有过亲身体会。

来北京上任时,冯国璋从江苏带过来两个师的军队,既为自己保驾护航,又为自己撑腰。不过这军队到了京师重地,停留一两日无妨,再多个三五日也可以,但要是想长年累月的这么扎住下去,他也不是个事。北洋时期的军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地盘,也就是收租收粮收税征兵的地盘,以供养活军队和扩大军队。就算是有些军队开到一个新地盘,那也是打跑了原先驻留此地军队接手开始的。像冯国璋这样,一带两个师,驻留在京师;短时间内士兵的吃喝拉撒问题不大,可想要长期驻留,军饷不说,光是三万人的粮食一项就负担不起。

所以在到任两个月之后,冯国璋就让自己的部队离开了京师,改到直隶南边广平府(现今的河北邯郸一带)驻扎。虽然离北京远了一些,但总归还在直隶境内,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不到四百公里的路程,坐火车一天之内就能够赶到。这两个师,是冯国璋从北洋第二军第四、第五师抽调骨干训练成立的部队,是他的心腹,自然不能委屈安排一个差地方。冯国璋也是知道广平府和山东交界。山东现在可是一个富地方,各种商人在山东各地也是进进出出做买卖,这关卡路税可是一大笔收入,所以他就将暂编混成第四十五师(冯国璋自己编号,那一年他刚好四十五岁)安排在临清县对面的威县、清河驻守,将暂编混成四十六师安排在邯郸、永年一带驻守。

没有想到这四十五师到了驻地三个月不到,就和对面山东地方武装保安团起了冲突。原因当然是四十五师手太长,捞钱捞的高兴,竟然把收税的关卡布置出了直隶进入了山东临清境内,而且还出手打伤了几位当地商人。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少量的人来关卡闹事,风声传开之后就有更多人来了,一下子冲坏了关卡,混乱的人踏伤了几个倒地的士兵。这边的军官立即和那些人打了起来,可惜人少不是对手,只能向上面求救,四十五师八十九旅旅长立即派了一个团的士兵前来助战。这下子事情就闹大了,你有军队人家也有,并且一直在关注这边的情况,一看有大批军队殴打这边的乡民,临清保安团立即派出一个营的部队也去助战。

临清县城就在两省边界边上,部队一出动半小时不到就到了,双方见面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说道的,四十五师有错在先,保安团也本着赵一天组建之初护卫乡邻的理念,就这么干起来了。让四十五师带队团长没有想到的是,他一个团一千余人竟然不是人家三百余人的对手,这让他很是郁闷。想想也能明白其中道理,四十五师都是冯国璋在江苏组建的部队,士兵来源于江南水乡,体格上自然不是山东大汉的对手。再加上两军的训练、伙食都有不小差别,对方取得优势就理所当然了。

群殴不是对手,气极之下的带队团长竟然命令士兵用武器,那知道这边刚刚把武器拿上冲上来,对方那边一阵枪响,打飞了冲在最前面一排士兵的军帽,这些人吓的魂不附体,立即趴在地上不敢动了。等到带队团长看到远处几挺黑洞洞的机枪口时,远处好像还有火炮,明白他们是讨不到便宜,只能灰溜溜的撤走。事后和自己的上司说起此事也是郁闷不已,自己一个师满共二十四挺机枪,到了他一个团也就三挺,如今对面山东地方保安团就有和他差不多的装备,如何不叫他郁闷。

此事最后传到冯国璋耳里,问明情况后,表面上他并没有当怎么回事,但心底里对赵一天势力却是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这也是此刻冯国璋心里面所想的一个事情。他也在盘算如果和袁世凯翻脸之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就算是不和袁世凯翻脸,几天反对赵一天上位,那就是摆明和赵一天过不去,将来,他冯国璋能应对了赵一天的反击吗?退一步说,就算他冯国璋反对,这个结果能改变吗?显然是不能。这些东西在冯国璋脑袋里面飞快的盘算了一阵子之后,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五九章 冯国璋的想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