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六〇章 陆军总长出炉
让赵一天吃惊了很多;倒不是说吃惊于报纸而是在这些报纸上写评论文章的人。《大公报》发表了一篇作者名为李大钊的文章,就很让赵一天汗颜。文章从远征军在西亚的战况,到由此引发的国人自豪感,洋洋洒洒数千字。文章最后更是以“开中国近代之先河”来评论赵一天,确实让他有些汗颜!

除此之外,刚刚由《青年杂志》在九月初改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就刊登了一份让赵一天都有些哭笑不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陈独秀对赵一天在最近几年的作为也是大加褒奖;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文章却又建议“有权有钱有兵的赵将军应该做中国青年的代表,崇尚自由、进步、科学,首先在中国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而不是一味的只关心军队,与理想背道而驰”。在文章的最后,这位陈先生甚至建议赵一天去读一下西方学者有关“社会主义”论述的书籍,尝试中国能够走向民主共和的真正道路。

九月十二日,赵一天抵达北京就任。原本他应该早一些时间到来,只是欧洲战狼雇佣军团发来最新战况报告,向他请示该如何下一步行动;赵一天不得不多停留了几日,来安排这些事情。雇佣军团发来电报当然是有关法军元帅福熙对雇佣军团新任务的事情,要军团直接上一线战场,在索姆河西岸和德军对抗,抵挡德军的过河攻击。赵一天在搜集了欧洲整个战况的情报,通过中国驻欧洲观察员莫理循多次详细了解德军在东西线的实力,光是这一条就花了两天多时间,然后和杨畅卿两人商议了许久,加上自己灵魂穿越者的先知条件,最终判断出德军能够攻打索姆河西岸可能性,电告张自忠同意他们的方案。果然,德军没有在索姆河南线发动攻击,转而在北线战场发动了一次大的攻击,将双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

除此之外,赵一天还花了几天时间对自己离开以后的北五省一些工作进行了安排,重点是军队和移民。现在在属于他势力范围很多地方,都需要大量移民;东北地区、朝鲜北部地区、安南宁远省、新疆、西藏等都需要内地移民。而遥远的西亚科威特王国,也需要不少人,这就让赵一天很是头疼。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原来时期那样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候,因为赵同志的出现,国内战争明显减少,原本要发生的战争,比如护国战争就没有出现,如此国内各地局势就相对稳定,流民饥民自然不会有很多,让赵一天选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最后只能用特别手段来达到目的。

这个特别的手段当然不会是威胁,而是利诱。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大国,这种地才是国民生存的根本,所以土地对于这一时期农民的诱惑力。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大。土地供应加上还有一笔可观的安家费迁移费,携家带口离开家乡到新地方生活的人必然会有,这就是赵一天解决人口稀缺之道。由此而来的,就是赵一天大量金钱的流出,好在设在北美南美的天力集团公司在源源不断的为他提供帮助,加上山西的收入,还能够支持他在养活了庞大军队的时候还有足够的金钱用来做别的事情。

赵一天虽然就任为陆军总长,但陆军次长却被袁世凯给了辫子军统制官张勋。张勋带领的辫子军正式名称为“武卫前军”,他连自己的辫子都不愿意剪,自然也不会接受新军的编制,仍然延续着满清时期这一称谓,这也是赵一天和袁世凯等人扯皮以后安排的一个结果。张勋在被撤掉长江下游巡阅使后,被任命为直隶南护军使;结果这家伙看上了蒸蒸日上的山东,想去山东做山东将军。这个赵一天自然不会答应,他已经把这个位置留给了马跃,就等他回国以后接任,怎么能给张勋呢!

再说张勋的辫子军是一个什么德性,赵一他是绝不会让他们去山东的。这一点袁世凯也清楚,除了山西,山东就是赵一天第二个打拼出来的地方,他是不会随便放弃的。为了自己家族将来的考虑(袁世凯几个儿子可是在山东开办了公司,工厂,都是借赵一天的光),袁世凯还是同意了赵一天的想法,把张勋安排到了中央做陆军次长,成为赵一他副手。

刚刚当上全军一把手的赵一天,屁股还没有坐稳,南方就有事发生,而且是需要军队出动的事情-----孙大炮在香港宣布成立南中国政府,叫嚣国人和他一起革命,而南方数省好像有那么一点动静,那里的的形势开始变的微妙起来。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六〇章 陆军总长出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