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穿越重生>大唐南皇>第六十七章 反击+秘密武器 四千字

第六十七章反击+秘密武器(四千字)

前世的历史上,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教派都被中原宗教阻挡在西域之外,金大大的《倚天屠龙记》明教为什么要将总部立在昆仑?不是因为要搞神秘,也不是因为昆仑山高险阻,别人不容易打上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原已经被各大门派占据,他们无法东进,只能窝在昆仑山。一直到后来依托战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才借此进入了中原,只可惜他们撒血流泪打下来的江山被朱元璋算计了一把,将他们一脚踢开,并且加以渲染,变成了所谓的魔教。

而且虽然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对于中原来说,他们对于外来的和尚同样也是很抗拒的,毕竟大家谁也不任是谁,谁知道他们的底细是怎么样的?就比如佛教,佛教是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的,但整个东汉加上三国战乱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佛教虽然没有被灭掉,但是也根本就没有什么起色,只能说是在中原站住了脚跟,更别提什么发展了。

佛教的真正兴起是什么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几乎将北方汉人的文化毁灭殆尽,道教自然也在其中,佛教也是从那时候趁势而起,进入了统治者的眼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

拜火教和摩尼教这些外来教派也是一样的,他们就算进入大唐,没有了大唐上层的支持,光靠他们自己传教,又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大唐站稳脚跟,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为大唐的主流教派?

恐怕没有三五百年时间是不行的——明教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大唐时期他们就已经传入中原了,但一直到元朝末年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然后又被朱元璋阴了一把,并且将其打压成了白莲教。

可是对于如今的宗教祭祀来说,他们又哪里甘心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发展三五百年?未来不可预测,谁知道三五百年之后这个世界还会是什么模样的?

因此现在的西方教派就陷入了两难之境,大唐是如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很想进入这里,将这里变成他们的圣地,但偏偏受到了本土宗教和朝野的联手抵制,让他们几乎无法立足。

如今李贞表示愿意帮助他们,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啊,改一点教义又怎么样?

从某种方面来说,教义的确是一个宗教的根本,但是和教派的发展相比起来,却也算不得什么。

只要能得到李贞的帮助,别说是更改教义了,就算是将李贞神化,将他渲染成他们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智慧之神,拜火教的至高主神)的智慧化身都没问题。

当然,对于这一点,李贞是敬谢不敏的。你说他一个堂堂大唐太子,当什么异族的神明啊?要当也当本土神明才对嘛——不过在大唐本土,因为镇元大仙传人的缘故,他的名声也和神仙差不多了,据说有一些民间百姓已经给李贞立牌位,每日晨昏参拜了……

虽然拒绝了拜火教和摩尼教的好意,但李贞还是支持了他们在大唐的传教工作,并且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些寺庙,只是最近两年道教和佛教的势力大增,尤其是佛教,天竺佛教和大唐本土佛教已经有了逐渐融合的趋势,佛教势力几乎是成倍的往上增加,要不是道教实行了走出去的战略,从国外对国内进行呼应,否则还真不一定干的过佛教。

而在面对拜火教和摩尼教的入侵的时候,佛教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尽管有李贞的暗中扶持,但奈何佛教早已经将大唐当成了他们的自留地,对于这两个入侵者予以了迎头痛击。

再加上两大宗教后院失火(两大宗教的根基在波斯,奈何波斯已经被大食所灭,回教开始在当地发力,并且逐渐压制两教,两教几乎无法在本土立足),因此战斗水准大大降低,以至于在佛教的打压以及道教的使坏的双重攻势下,虽然也勉强在大唐站稳了脚跟,但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却也非常的困难——除非等李贞登基,并且扫平波斯故地之后,两大教派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吧。

只是被两大教派打击,摩尼教和拜火教明显不甘心,只是那两家教派的确厉害,他们也一时间找不到漏洞,干脆就从实际行动上给佛道两家抹黑——于是摩尼教成立了佛祖海盗团,而拜火教则成立了天尊雇佣兵团……

“也就是说,这拜火教和摩尼教都是太子殿下扶持起来的?”

虽然是道教精英,但李道云这些年都一直在海军之中,很少和道教联系,因此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隐秘,此时听了程处亮的解释,李道云也方才知道了这其中的隐秘:“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会参与到刺杀太子的行动中来呢?你看不只是佛祖海盗团,那飘着八卦图的不就是天尊的人吗?按理说太子殿下对他们有恩的,他们为什么还参与进这样的行动中来?”

“这就人心不足蛇吞象了。”程处亮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就好像皇家商团一样,拜火教和摩尼教也是分成好几股势力的。而偏偏太子殿下见这两大宗教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对于他们的投入也逐渐减少……这无疑惹恼了其中的一部分人,虽然有他们的大长老在看着,他们明面上不敢造次,但暗地里的小动作却是从来就没有断过,如今更是敢明目张胆的出现,意图将太子刺杀在大海之上——话说那幕后黑手到底许诺了什么,才让这帮无节操的人转换了阵营呢?要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反击+秘密武器 四千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