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那些年西游的兄弟>0031,西行十万八千里

唐王再三向唐三藏确认大乘佛法的好处,然后询问他是否愿意西行取回大乘佛法。唐三藏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唐王,随后与唐王结拜成了兄弟。

唐王跟唐三藏结拜那天,长安城内万人空巷。他们都去了皇宫门口,在那里观看唐王和唐三藏的结拜仪式。

唐王比唐三藏年长几岁,所以他称呼唐三藏为御弟。然后册封了唐三藏的父母,本意是想把他们接到长安城安享晚年。最后被唐三藏拒绝,他想让父母在江州过平淡的生活。

在江州他们是一方父母官,不管做什么都没人约束。所以留在那里才是最好的选择,进了长安城就会身不由己。

西行之路,一共需要走上十万八千里。唐三藏这些天一直在研究路线图,还有就是跟唐王一起出去散心。他能够理解唐王的心意,毕竟这一去凶多吉少,他想让唐三藏走之前享受一段荣华富贵。

城门口有个卖唱的老头,带着他的小孙女在寒冬腊月里卖唱。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一两银子,最少的时候挣的钱不够吃饭。唐三藏认识他们俩,即便是跟唐王结拜成了兄弟,他也没有出手相助。

因为他早已看出了他们俩的品行,老头喜欢吃城内一家酒楼的烧鹅。只要有钱就会去那家酒楼,小孙女喜欢穿新衣服。每次挣钱以后,就会跑去裁缝铺子给自己做件新衣服。

唐三藏曾经计算过他俩的收入,除去一些必要的开支,他们俩每个月能够攒下五六两银子。如果他们能够把银子存起来,一年就可以在长安城内置办一处不错的宅子。

救急不救穷,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如果唐三藏出手相助,他们或许会得到一份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们自己对生活都没有规划,又凭什么让别人来替他们的无所谓来买单呢。

城内桥头,有一位目盲琴师,每天准时在桥头弹琴。不管风吹雨打,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桥头。同行欺负她,把她赶到人流量最少的桥尾胡同口。街上的小混混也欺负她,三天两头来找她的麻烦。

她从不抱怨,只是辛辛苦苦一分一文的挣钱。直到有一天,唐三藏再也没在桥头见过目盲琴师。后来才知道,她已经在桥头弹琴十余年了。虽然每天挣得不多,还经常被人欺负,但是她一直省吃俭用。

十几年下来,她攒了一笔钱。回乡下置办了一处宅子,又买了不少地。她不能下地干活,却可以把地租出去收租子。不求大富大贵,衣食无忧是不成问题了。因为她心地善良,后来嫁给了一个员外的公子。

世间百态,喜怒哀乐。唐三藏已经度过的九世轮回,这些天他一直在回忆九世的过往。越是他不想去回忆的,就越是在他脑海里一遍遍浮现。这种折磨无疑是一种煎熬,越是努力忘记的就越是想起。

冬天已过,转眼间到了夏天。唐三藏在屋内收拾行李,他已经在皇宫住了大半年了。当时正值初冬,担心路上下雪不利于安全。当时唐王跟他有约,等到夏天便送他离开。

身穿锦斓袈裟,手持九环锡杖,身后一匹白马。

这是唐王亲自从军中挑选出的甲等战马,最高时速八十公里,真正可以做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他希望给唐三藏多一点安全保障,前路凶险冷暖自知。有这么一匹甲等战马为伴,至少他可以在逃命的时候跑得快点儿。

唐王亲手将香囊交给唐三藏,那里面是他装的一抔土。这一去不仅路途艰辛,恐怕也会有不少诱惑出现。唐王这么做是想让唐三藏记住,不管他走多远都要记得回家。

送到城门外,唐王说道:“御弟,用不用朕派人护送你一程?那怕是送出大唐国界也行。”

唐三藏笑着摇头“皇兄,此次西去路途遥远,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需要我自己面对。即便你派人送我出大唐国界,以后的路还不是需要我自己走吗?别担心了,我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所以你放心好了,不出三五年我一准回来。”

唐王说道:“御弟,这一抔土是家乡土,希望御弟不管走多远都要带着。希望御弟记住咱们的约定,等到你取经回来,大唐境内一定遍地皆是佛寺。”

唐三藏说道:“宁恋家乡一掊土,不恋他乡万两金。放心吧皇兄,我知道该怎么做。”

唐王率领文武百官止步于城门,因为唐三藏不许他走出城门。恢复了全部记忆的唐三藏,为唐王加持了一种守护法术。只要他不走出长安城,即便是大罗金仙也不能动他分毫。所以他临行前一再叮嘱唐王,在他回来之前不要离开长安城。

有人想让他西行万里,当然也就有人想要阻止这次西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苦衷。金蝉子转世成了唐三藏,而唐王成了金蝉子的结拜大哥。这件事如果传到佛界,一定会有人来找唐王的麻烦。

即便不是他们本人出面,也一定会派人前来找事。金蝉子不能一直留在长安城,所以他便为皇兄留下守护法术。

当然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这次任务的真正目的。如来让观音姐姐转达的是拯救三界,但是金蝉子想要做的是打乱三界秩序。希望可以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洗牌,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仙佛体会一下什么叫喜怒哀乐。

有人天生享不尽荣华富贵,有人天生穷困潦倒一辈子。有人生在帝王家却想过平淡生活,有人生在农户家一心想要成帝王。这个世界有很多事解释不通,每个人


状态提示:0031,西行十万八千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