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玄幻奇幻>剑来>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那窝蚂蚁皆同姓
去查探,结果瞧见了个陌生人,问他姓名来历,对方也不答话。”

皇帝误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什么?”

皇后娘娘皱紧眉头,“赶不走?”

这位江湖草莽出身再被朝廷招徕的内廷供奉,神色尴尬道:“赶不走。”

事实上,作为宫城三大殿之首的阳翠殿,他们这拨内廷供奉,竟是连大门都进不去。

皇帝苦笑道:“国师,这算不算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老人点点头,“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先前收到的密信,上边内容,说得……半点都不笼统晦涩,今日落魄山陈平安来此寻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氏今日有难,恳请薛氏朝廷庇护,帮助马氏渡过难关,事成之后,永嘉县马氏必有重谢。

皇帝的想法再简单再简单不过了,仙俗即云壤,这种涉及个人仇怨的神仙打架,薛氏只需、或者说是必须作壁上观。

至于事后真武山那边,准确说来,是那马苦玄问责,总不能拿他们薛氏撒气吧?

马苦玄行事再跋扈,总不能绕过大骊王朝和观湖书院吧?

所以皇帝薛逄方才只是请来国师询问一事,朝廷这边,需不需要调动宫内禁军和五城兵马司官兵,集合永嘉县,做做样子?

国师说不用,弄不好,只会弄巧成拙。

言下之意,不如装傻,只当根本没有收到这封飞剑传信。

皇帝小心翼翼说道:“国师,马氏毕竟是撑起国本的栋梁所在啊。”

没了马氏,牵扯太大,难免伤筋动骨。

皇后娘娘视线低敛,以青葱手指轻轻拨弄一块粉彩斋戒牌,她看似随口说道:“那位陈山主何等英豪,此次前来,若真是报仇雪恨,那也是他们山上的私事,陈山主总不至于一并带走玉宣国境内的马氏产业吧。”

关于遍地开花、生日兴隆一般的马氏产业,明里暗里,宫内是有一份秘档账本的,厚厚一大本、将近百余页册子呢。

她反正是眼馋很久了。

要死就死得干净些,人都没了,死绝了才好,马氏产业自然就可以被收缴国库。

省得被那马氏坐大,在玉宣国根深蒂固,尾大不掉。皇后娘娘怕就怕马氏子弟,哪天就成了驸马爷,又或者哪个姓马的女子,再过个十来年的光景,女子以后就进了宫,就得喊她一声婆婆了。

薛逄问道:“国师,阳翠殿那边如何处置?我们是晾着不管?任由对方逛过再走?”

老人眉宇间忧愁不已,站起身,“陛下,我过去瞧瞧,看看能否认出是哪条过江龙,只要对方身份确定,上五境都不用怵他。”

“得与陛下事先说好,万一碰到个不按常理说话做事的主儿,我会量力而行,劝得动是最好,谈不拢的,我打得过,就赶人,肯定打不过的,我就帮忙关了门,就算对方在里边坐陛下的龙椅,甚至是在上边拉屎撒尿,也随他去了。反正关了门,谁也瞧不见他在里边闹腾什么。”

皇帝薛逄笑着点头,“国师无需急迫行事,尽量莫要起了争执,伤了和气,陪着他多聊几句也无妨,朕这就让御膳房那边备好瓜果点心,只要你们聊得还行,可以马上端去阳翠殿。”

其实也就只是觉得棘手,对方如此犯禁,确实有损国体,让朝廷丢了些颜面,如何惊惧或是恐慌,倒是算不上。

要说搁在三四十年之前,小国君主,突然听说有个身份不明的练气士,就在自家皇宫主殿内杵着,哪能有这份镇定。

若是细究根源,约莫还是玉宣国薛氏作为大骊王朝的藩属国,是不太怕这种“意外”的。

别说山泽野修的胆子都被大骊王朝敲得稀碎了,就是那些谱牒仙师,武学宗师,又如何?

等到国师离开屋子,去往那座阳翠殿,皇帝眯眼笑道:“这些个修道神仙。”

皇后娘娘捧着炭笼,懒洋洋道:“谁说不是呢。”

裴钱来到京师城隍庙大门口,沿街都是香烛铺子,因为是大雨如注的时分,再加上今日是清明节,本来香火鼎盛的城隍庙,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把油纸伞在缓缓移动,裴钱扶了扶头上竹编斗笠,手持行山杖,缓缓走过山门牌坊,入了第二道仪门,一路所见,匾额多是蓝底金字,整体色彩偏暗,与山水神灵府邸宫阙是别样风格,同样被山上视为山水官场,实则城隍庙冥官与山水神灵还是有不同的职责分工。

主殿供奉城隍爷的神主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城隍一众官吏鬼差,依次排开,仪仗森严,负责鉴察阳间世人善恶,剪除境内作祟凶逆,领治各路亡魂。只是因为旧文判官洪钟毓已经转任别地,所以这尊金身神像暂时盖上了一块大红布,等到新任文判官上任,就会更换一尊神主雕像。

归功于自家师门里边,有大白鹅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问什么都能回答上来的小师兄,再加上裴钱曾经独自游历浩然数洲山河,故而裴钱如今对各种“古怪神异”的历史渊源、风土掌故,可谓见多识广,按照崔东山的解释,各级城隍,职责还是以“接引”为主。

不愧是自称去过酆都的。

世俗王朝户部储藏的鱼鳞黄册,详细记录一国田地、百姓户籍。而城隍庙就负责详细记载阳间一切有灵众生的功过得失。

裴钱来到京师城隍庙的主殿外,先前在门外街上请了香烛,对主殿诸位冥官拜了三拜,礼敬天地四方。

等到裴钱烧香礼敬完毕,一位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那窝蚂蚁皆同姓--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