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玄幻奇幻>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八百九十八章 服了
纠缠,内心的煎熬,情人的死去,表演场上的毒药,出人意料的死亡,王子的坐椅是石制的大床,后面还有怪兽的嘴里吐出水来,妈呀,就差让吴燕祖去说一句“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了。

这到底是中国人的电影,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性主义的萌发,想和英国人比拍莎士比亚,那差远去了。

不知为什么,中国那几个比较有名的导演,一提转型,就是拍大片,一提拍大片,就是搞些形象工程,画面精美,房子巨大,群众演员很多,技巧丰富,就是记不住演员的脸,记住了,也觉得十分滑稽,似乎他们在装模作样,演黑色幽默,哪怕观众都笑了,演员却还死撑,恶心倒一大片。

看完后,总让人十分困惑,衣服很好看,身材很修长,那张丰富无比精彩粉呈的美佳佳的脸呢

估计是丢了,或者干脆不要了。

总之,夜宴完全没有带来观众期待中的冲击力,更没有带来感触。

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并没能成功诠释悲剧之美,而这正是这部悲剧失败之处。

或许冯晓刚在确定本片的主题之后,就在表现形式上的思考出现了问题。

对于悲剧的表现,丑的表现过于直白。

电影是个极端的表现舞台,在数小时的时间内,就要呈现出可以概括一个故事主题的表现。

怎样极端的表现出悲剧,极端的表现出丑

这是电影,也是悲剧表现的关键。

以往成功的悲剧,正是通过美,极端的美,烘托,反衬出丑。

而在夜宴这部影片中,具有表现美职能的角色主要只有两人太子和青女。

然而太子的角色无疑是失败的,吴燕祖只诠释了太子的羸弱,却没能体现他的刚强和善良。

青女的角色演绎的不错,体现对爱的执着和本性的善良,奈何戏份太少,而且,这个角色,从始至终,宋铮都认为是完全可以不存在的。

二者共同的弊病在于,剧情的安排不很合理,角色普遍显得生涩,而不是深刻。

在特定的环境下,作为导演有自己的顾虑和无奈,表演与欣赏是相互联系,作用的两个方面。

中国的各大导演在成名之后,在向艺术靠拢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商业,票房,而想在商业片中表现艺术是矛盾的,这就导致了诸多批评的声音和所谓的中国导演之“死”的说法。

就拿悲剧的表现来说,他并不像突出英雄,爱情等等如此简单,因为英雄,爱情等等仅仅是悲剧中的一个个元素而已。

悲剧的表现,悲剧的欣赏也不是警匪片,言情片可比,后者的这一切都来得直白许多,悲剧是一个系统的表现,曲折的表现。

所以,怎样表现,怎样让观众欣赏,不得不为各大导演思考。

而夜宴呈现的最终的结果是,让高雅走向低俗,由含蓄走向直白。

夜宴片尾,婉后的一番“yù_wàng吞噬说”,宋铮认为正是冯晓刚为了让观众理解电影的主题而精心安排的,可是这么已安排,反倒是让电影失色不少,缺失了无声的表演境界。

冯晓刚说国内的观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不足,所以他生怕观众看不懂,才安排了这么一出,结果就是画蛇添足。

该说的,不该说的,总之宋铮全都说了,接不接受是冯晓刚自己的事,作为朋友,宋铮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

徐凡早就做好了饭,只是没敢进来,一直站在门口,听着宋铮说话,她的心也悬着,生怕冯晓刚突然爆了,结果,还算是不错。

冯晓刚听得很认真,等宋铮说完,他又发出了一声长叹“真t是失策了”

失策

或许吧

不过宋铮相信,即使一切都重来一次,冯晓刚照样听不进去他当时的那些建议,换做是他的话也一样,一部电影,一个剧组,唯独导演的思路是绝对不能被任何人干扰的。

“怎么了”宋铮看着冯晓刚,不禁笑了,语气之中带着调侃,“还不甘心啊”

冯晓刚苦笑一声,道“我t能甘心吗辛辛苦苦,费尽了心思拍出来的,结果到头来,弄得里外不是人,谁都不认可,我这辛辛苦苦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我去

这怎么还质疑人生了

“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人活着还不就是得折腾,得干点儿事,你要是因为这个就灰心失望了,我可就真的该瞧不起你了”

冯晓刚听着,也不禁笑了,道“扯淡我还没到得让你劝着,才能站起来的地步呢”

冯晓刚说完,坐直了身子,扯着脖子朝外面大喊“饭还没好呢”

徐凡在外面等了半天了,听到冯晓刚喊出这么一句,总算是放心了,赶紧招呼着“好了好了铮子,还有什么话,边吃边聊”

徐凡说着走了进来,不一会儿就摆了一桌子,宋铮和冯晓刚坐在饭桌前,俩人谁都没提喝酒的事儿,端起碗就吃了起来。

宋铮知道,冯晓刚就算是到了现在,也还没明白过来,不过对此,他也没办法了,这种东西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就像他一样,当初他就固执的认为,只有上车,走吧,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那样真实的让人不敢去触碰的电影才是真正的艺术,可是现在他明白了,电影是艺术,但是,电影又不仅仅是艺术,有的时候,电影也是商品,仅仅是商品。

吃完饭,宋铮又跟着冯晓刚聊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俩人谁都没有再去提夜宴,对冯晓刚而


状态提示:第八百九十八章 服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