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一十五章 正式接任
那办公,于是便给他预定一个主簿之职,让他处理一下文书工作。

赵二让他们先收拾准备,自己又去了济南其他的几个县,向他们传递消息的同时,顺便检阅下自己不在时的训练成果。这项工作十分重要,长官不勤盯着点,下面人难保不会出现什么不良风气。

当初自己刚到济南时,曾经命令所有士兵可以写木简向他反映问题。后来随着士兵数量的增多,赵二自己处理不过来,于是那些士兵们上交的木简便交由军官们进行筛选了,最终能到赵二手里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而为了防止军官们隐瞒重要问题,赵二就需要时不时地去检阅下军队,给底层士兵们一个直接向他反映的机会。

当然,实际收获最多的问题还是:“头儿,能不吃鱼嘛?快吃吐了!”

……

怪不得那么多木简都被筛下去了。

这帮兔崽子,有鱼吃不错了!还挑食。

赵二问一个士兵:“不吃鱼,那你想吃啥?”

那士兵想了想,答曰:“俺要吃猪肉!”

哟呵,吃猪?

好你个咖啡乐,居然如此不清真,安拉不会饶恕你的。

最后赵二被缠得没办法,临时给他们弄了一批豆腐,让他们换换口味。不过……下不为例!

检阅完毕后,赵二从济南抽走了一部分精干老兵,用以充作未来新部队的教官,军官也带走了大部分。

高级军官只剩下一个刘川,全权负责济南的军队事务,以后军事上的事情如果涉及到济南这边,也都是直接联系刘川。另外赵二还让一个跟自己关系较近的士子辅助他,主要负责一些外交联络之类的事,一文一武进行搭配。

都弄完后,著县的张宁她们和管县的刘备等人也都收拾好了,于是一同上路。

虽然青州刺史部所在的齐国临淄,以及赵二要去平乱的北海国境内,都有河流经过。但是那边的河流与济南的河流并不相通——除非赵二坐船出海,再从海里进入那两个地方的河流。不然是没法直接坐船过去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东行之路,就只好从陆路前进了。

众人先去临淄,把张宁她们扔那里,同时与刺史部的官吏们办理交割手续。

本来按照原计划,女眷们是要跟自己一起住在刺史部里的,然而管仲在观察了下内宅环境后,建议不必非住在里面,可以在刺史部附近买个宅院住下,并不会不方便,而且还舒适得多。

赵二想了想,觉得也好,于是管仲出钱在那里买了座宅子。

因为听说是刺史大人要买宅子,这边的人都不敢多要钱,很多房主甚至表示愿意直接把宅子送给刺史大人,作为见面礼。

赵二觉得直接收下影响不好,便象征性地给了一点钱买下了。毕竟初到此地,人心未附,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去举报赵二受贿,那这宅子就是抹不掉的铁证。

宴会上收钱可以,宅子就没必要占那便宜了。

刺史部的交接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毕竟公文往来、人员任命什么的都是事情。

等这一系列都弄完了,自己就算是正式接任青州刺史一职了。

赵二也见到了原青州刺史张琰,赵二跟他聊了聊。在问及他离任后准备去哪时,张琰说这年头朝局不清明,官难做。自己原打算找个别的官做做,但朝廷昏暗,十常侍太过贪婪,去别的地方又得花上一大笔钱,所以自己索性先回老家隐居一段时间,等时局太平了再出仕。

得,又一个学曹操的。

这帮世家中人就是背景硬,任性。官想当就当,不想当就回老家歇着去。等哪天想当了,朝廷还要他们,让人羡慕嫉妒恨。

--

注:历史上刘备在黄巾之乱时,就是在跟邹靖剿灭幽州黄巾残余。后来去青州、去冀州、荆州打仗,都只是三国演义添加的内容。

张琰离任青州刺史后,没有任何记载他干嘛去了,史书上再出现时就是建安十一年(206年)跟着并州刺史高干一起造反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五章 正式接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