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二百一十章 群臣劝谏

第210章群臣劝谏

董卓做事向来果决,既然同意迁都,便不再犹豫,当即动身。他先命人抬着尚还不能下床的吕布回了雒阳,自己则带着其余众将随后离开。

走时还把关上的军队也抽调了个干净……

当然,也不是一个人都没留,几百人还是有的。

陪伴这几百人的,还有大量的草人、纸马、木桩。

反正关外诸侯也看不清关上虚实,更看不见关里啥样,所以就算董卓只留几百人守关,关东诸侯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

而这几百士兵的指挥者,就是赵岑。

赵岑这个人,原本只是董卓麾下诸多将领中的一员,凭着这些年来的打拼,积功升为都尉。原本他年纪轻轻就升此高位,董卓还是很看好他的。只不过自从赵二得罪了董卓后,董卓恨屋及乌,连带着把赵岑也厌恶上了。从那以后,董卓这边有什么吃亏背锅的活儿,都会交给赵岑来干。

偏偏赵岑这人对董卓还有几分忠心,即使董卓再看他不顺眼,赵岑也默默承受着。在来虎牢关之前,赵岑甚至还打算举荐自己一个远房亲戚,名叫赵云的人为董卓效力。然而董卓一听那人姓赵,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结果董卓刚拒绝完他,赵岑尚未离开,不巧又有几个人凑了过来,说要向董卓举荐人才。他们这几个愣头青丝毫不会察言观色,大大咧咧地举荐道:

“我在南阳有位亲戚叫黄忠!射术高超!”

“某在颍川有个亲戚叫徐福!颇有智计!”

“俺在谯国有一亲戚叫许褚!拥有神力!”

“咱在巴郡有家亲戚叫甘宁!精于水战!”

“魏延!”“庞德!”“高览!”“臧霸!”……

董卓气得一拍桌子,一通大骂把他们轰了出去。

董卓撤走后,关东十八怂们看到董卓终于不再开关挑战他们了,居然还松了一口气,觉得可算消停下来了。

于是众诸侯趁机在这边开起了宴会,成天花天酒地,吃喝**,还找了不少妓~女过来歌舞助兴。

竟也没想着派人去侦查下,更不敢去攻打关隘——开什么玩笑,攻击方兵力还不如防守方,打毛线啊!

赵二倒是知道董卓已经撤了,但问题是,不是说自己说一句他们撤了,就可以让大家相信的。你得有根据才行,你不能说我看过三国演义,知道他们撤了。

当然,赵二也没打算让他们相信。诸侯们愿意在这里耗着,就让他们耗去吧!自己不掺和,反正时间长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也影响不到他。

不过,赵二不告诉其他诸侯,不代表他也要跟他们一起在关前共同腐化,虽然那些妓~女活儿是不错。

于是他借口巡逻河道,保证水路畅通,便带着部分部队上了船,从水路朝雒阳进发了。

虎牢关只能挡陆上,黄河可不是区区一座关卡能挡住的。

至于刘关张他们,赵二只跟他们说自己去敌军背后打秋风去,如果他们愿意跟来就来,不愿来可以继续陪诸侯们聊天联络感情。

刘备当然更愿意联络感情,最近他经常往公孙瓒帐篷里跑,跟他的老同学拉扯得好不热乎。

太史慈和关羽觉得无所谓。只有张飞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自告奋勇跟着赵二一起去了关内。

由于此次是去打劫,所以他除了带兵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空船,用来运输战利品之用。

再说董卓这边,他一回雒阳,便召集文武群臣,开始商议迁都。

在朝堂上,董卓对群臣说道:“诸位,这大汉自光武皇帝迁东都雒阳,已历近二百年,气数已衰。你们看这天下,群贼四起,天灾频繁,疫病丛生。民不聊生!这就是证据啊!”

群臣一听,呀!怎么着,你这逆贼终于要篡位了吗?好你个董卓,终于忍不住了,要露出狐狸尾巴了!

董卓压根不知道他们想啥,而是继续说道:“据本相观瞧,这旺气其实在长安,只要迁都长安,这大汉王朝的旺气就可以又回来啦!到时候,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啊!所以,本相打算奉迎天子一起去西边。”

群臣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哦,原来你不是要篡位啊,只是迁都而已……嗯,这样倒是好接受多了!

“而你们呢……最好尽快去收拾行装,不然可就来不及啦!呵呵呵……”

虽然大部分臣子因为“拆屋效应”,而一时没反对。但总有比较聪明的人,或者是不服气的人站出来反对。

有大臣质疑道:“雒阳身为帝都,乃龙气所在,贸然迁都……不详啊!”

董卓微微一笑,心说老夫早有准备。于是从自己桌案上拿起一册书,说道:

“诸位请谶》,根据上面的解释,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石包谶》是汉朝时流行的一部书,简单来说就是个写风水算命之类内容的书。

司徒杨彪同样反对迁都,他一听,啥?迁都?还让我们赶快收拾东西?你当这是吃饭换衣服这种小事呢!就算是平头老百姓要搬家,还得商议一段日子呢,毕竟破家值万贯。这可是首都,天下之都城!你倒好,说迁都就要迁……太胡闹了!

于是劝止道:“相国,移都改制,乃是天下大事。商时盘庚迁亳,上至公卿、下至百姓皆怨声载道。本朝王莽篡政时,关中遭到毁坏,故光武皇帝不得已而迁都雒邑。至今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章 群臣劝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