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美国大富翁>第二百二十二幕 林肯当选以及意识形态的斗争
第十次竞选总统了,因此他拥有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又例如,林肯的心地又是如何善良,他在最困顿的时候,帮助了多少需要帮助的人。

不管是谁,内心都有一些柔软的地方。

对于一些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是却希望自己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总是想要拥有。

而林肯,就被道格塑造成了这样一个优秀品质的集合体。

只要在美国报业集团覆盖的地方,就没有人能够战胜林肯。

当然了,这主要是北方的情况。

南方相对来说,就比较微妙了。

美国报业集团和美国银行,在那里的业务拓展,就像是其它的所有北方产业一样,都是举步维艰,万分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美国的北方,不是美国南方的主要贸易对象。

南方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帝国。

因此,英国的巴林银行,是南方奴隶主们最喜欢的银行。

因此,美国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广受欢迎。

就连报纸,这里的人更喜欢阅读的也是漂洋过海不知多久,早就已经失去了时效性的英国报纸。

而不是所谓的美国报业集团的报纸。

唯一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渗透的。

也就只有,《惊奇故事》、《范特西》、《狂想》,这三本杂志了。

不过,这三本杂志,虽然在南方的年轻人中间流传,但是当他们长辈看到的时候,却是会毫不犹豫的撕毁。

为什么呢?

因为里面有一些东西,在长辈们看来实在是太危险了。

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所谓的机器人解放。

自《狂想》上一篇受人类奴役的机器人,开始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的故事开始,机器人造反人类的题材,就成为了风行的题材。

而这种题材,对于南方的年轻人来说,有劲儿,刺激,就像是在脑内做过山车一样爽。

但是对于南方的成年人来说,这却是一次可怕的文化入侵。

因为,南方立足的根本就是种植园制度。

而在轧棉机发明后,种植棉花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在田地里摘棉朵了。

那些摘棉朵的人是谁?

是黑人。

他们是什么身份?

他们是奴隶身份。

他们就像是书中的机器人一样,不享受人的待遇,坐着某种重复性的工作,由生到死。

这可恶的美国报业集团,就是在影射!

但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每当成年人们想要封禁什么,什么东西就越会流传。

甚至,连续多原本对于《惊奇故事》、《范特西》、《狂想》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因为家长的激烈反应,而对这些故事产生了兴趣。

而虚构故事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被相对轻易的模仿和学习。

因此,杂志虽然没有了,但是却出现了口口相传的故事。

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充满了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群体的暴力对抗。

因为,只有这些粗暴而浅显的东西,才能满足年轻人的旺盛的yù_wàng。

而他们幻想的模板,基于的就是机器人的反抗大战。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机器人是什么。

大概,也许,就和轧棉机差不多吧。

嗯……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对于机器人的理解和幻想,非常的新浪潮……

而他们在创作幻想作品的时候,又会以现实当中身边的事情作为参考。

就在这不断的创作当中,这些原本肤浅的孩子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

就是。

我们是不是就是故事当中的反派。

而那些造反的机器人,究竟是轧棉机还是黑人。

他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开始迷惑,开始迷惘。

无论是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从人类的真实体验作为出发,创作出来的故事。

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最终终将反应现实。

哪怕是野兽与美女的故事,吸血鬼城堡的故事,也都是在反应现实。

前者代表着相比于美女,更像是野兽一样的普通人,对于美女的渴望。

后者则是普通的民众,对于旧欧洲的贵族的向往和害怕。

不过,当故事的创作者发现野兽不可能拥有美女的时候,野兽就变成了王子。

当人们既畏惧吸血鬼,又渴望变成他们的时候,就出现了奇怪的吸血鬼类型文学。

前者是对于自身身份的控诉,是对于现实的妥协。

而后者,毫无疑问,也是在反应现实。

反映着,想要成为“人上人”,就要变成吸血鬼。

当然了,那些创作者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表达了什么。

因为,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感想,做出决定和抉择。

道格也是偶然之间,才知道发生在南方的故事。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因此,他开始有意识的引导《惊奇故事》、《范特西》、《狂想》的内容。

让这些虚构的东西,影响南方的年青一代,让他们开始质疑自己。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

北方的幻想故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偏了许多南方孩子的世界观。

但是,却也有南方的年轻人发起了反击。

他们虽然也是在写机器人的题材。

但是,他们的主旨确实,只有人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幕 林肯当选以及意识形态的斗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