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大明天子录>第157章 强势镇压
罚。直属军官,军中监察,都要跟着重处。如此一来,可大大的防备逃兵的出现。”

众人脸色微变,这的确是属于重罚了,也等同和流放差不多了。

但是如此一来,倒是能够以严罚重处压下很多问题。

朱祁钰点头:“倒是一个好法子,不要觉得不人道。朝廷已经给了他们机会,既然他们不珍惜,那就怪不得朝廷了。军委会尽快将那些登记的旧军新编成军,尽快将他们全部安排出去。稍后政事堂也要根据登记名单将他们的直系亲属全部迁移出去,随着他们一同迁移移镇,同样以以往卫所制的军户管理,不过要多给予一些优待,太过苛刻的制度就废除吧。”

众人纷纷称是。

一些人在心里提那些闹事的军卒默哀了,好好地遣散安顿不要,非要听信蛊惑聚众闹事。这下好了,目的是达到了,可是结果不一定比遣散来得好多少。

也不知道当他们知道这个结果后会是什么反应。

这当真是让你都给你卖了,估计这回他们还在那乐的找不着北呢!

对于在场的文武重臣来说,他们可没有时间替那些闹事的军卒担忧。

眼前,他们就有一个棘手的问题。

迁移军卒连同其家眷亲族,这无疑又是一个大工程。

可以预见,一下子又要迁移数百人口之多。

对眼下的大明来说,人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财富。一下子迁移这么多,对大明也会造成影响的。

“动一动人口对大明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朱祁钰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担忧的,如今大明民间问题不小,江南富庶,其他各地则是相对贫瘠一些。

将贫瘠之地的人口大部分迁移出去,将富庶之地的人口迁入贫瘠之地,互换一下倒也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既然皇上已经拿定了注意,众人即便是有些人心里有些担忧,也没有在出言反对。

这件事长远来看,的确是利大于弊的。

以往历朝历代都有规模庞大的迁移事件,对于民族大融合和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只是如此一来,大明内陆的人口就少了,说不得要颁布鼓励生育的新政了。不然,富庶之地的人口缺失严重也是一个大问题啊。

“哦,对了,这一次科举中举的有多少人?”朱祁钰想了想问道;

以往,科举选举状元等前三甲都是殿试,要皇上亲自面试的,但是这一次,朱祁钰直接不闻不问,殿试也都没有参与,是于谦等政事堂七位大臣共同殿试的。所以,具体的人数他并不知道。

闻言,胡灐道:“此次前三甲共三百四十八人,其中状元一人,榜眼两人,探花两人。”

“倒是不少!”

朱祁钰点了点头:“以往安置这些中举的学子们都是安排在六部或是国子监等地,此次就换一换地方吧。将他们全部打发进入新成立的生产建设兵团中担任文职,锻炼个三两年,看情况再召回来重用。”

这个决定可是让很多人顿时吓了一跳,大明还没有将新中举的学子送入军中锻炼的先例。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胡灐第一个就不干了,当即就吹胡子瞪眼睛的要反对。

可是,朱祁钰更加果决,直接打断了他的反对,道:“此时朕意已决,就这样定了,无需再议!”

“可是、、、、、、!”

胡灐还想再次反驳,朱祁钰脸色一正,道:“没有可是,既然参加科举就是为了当官,既然是为了当官,在哪里不是一样。军队也是大明的军队,难道在其中做官,就不是当得我大明的官员了吗?!!!”

胡灐被问得哑口无言。

“至于,政事堂这里官员缺乏的问题,暂时先忍忍,等总督制实施后,便会缓解一下。再有,吏部也要多加考核下面的官员,多多提拔可造之材,不要想着门第之见,恩荫什么的。”

“说到恩荫,政事堂要记一下,恩荫可以,朕也是认可的。但是恩荫入官不能再像以前那般随意,也要严格起来,所有恩荫入官的官宦子弟都要经过考核。能者入,劣者就算了。即便是当了官也是个庸官。”

“即便是考核通过了,也不要想着就一步登天了。不要放在重要位置上,也不要放在朝堂,而是要下放地方锻炼个三五年,没有看的过眼的政绩,就不要想着提拔了。朝廷不养废物,这个弊端得改。”

说到这,他转脸看向军委会众将领,道:“军中也是一样,军中子弟一样可以凭借父辈的关系进入军中,但是该有的考核一定要有。对于这些军事家族子弟,监管也要比寻常普通子弟严格,也都要放在基层磨炼,凭军功和真才识升迁。但凡有人敢假公济私,到时候被查了出来,不但涉事的所有人员都要跟着倒霉,就是身为军中高层的父辈也会被直接开除军籍,举家流放。”

“这件事,四大院也都记着!“

李实等人慌忙称是。

其余文武大臣则是一脸苦涩,怎么说着说着就牵扯到这上面来了。这下倒好,一下子又给众人头上带了套枷锁。

历朝历代,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上,萌恩荫入官当兵的不在少数,有些祖孙三代十多人都是官员,就是因为恩荫的原因。

这一下子就将以往限制不严的恩荫给弄得愈发的严格了,想要再如以前那般操作入官就极为不易了。

不但想要凭借恩荫当官难,就是日后当了


状态提示:第157章 强势镇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