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青春校园>重生田园乐>50.启蒙读书

想到就做,云想见三郎竟连数数都不会,便对两个弟弟的教育上了心。

她虽然依旧还在继续想着如何给家中谋条长久的财路,但因为有了昨日李娘子卖了那些女红赚取的银钱,便让她想明白了只用些简单的绣技或许不能让家中发大财,但却也能减轻家中只有爹爹一个劳力的负担。

之前只听李娘子说过女红只能赚些零钱,对家中并无太大帮助,所以她才会那样苦恼。可如今看来,她并不需要直接暴露自己,只需帮着李娘子提高绣技,便单只是李娘子自己也能每月赚来与李老爹差不多的银钱,以后随着她的技艺提高,只怕赚的还会更多。

如此至少在两个弟弟进学之前,家中便不会有金钱的烦恼。而弟弟进学的银钱,那至少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反而是两个弟弟早就过了启蒙的年岁,早些给他们启蒙才是家中目前的第一要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想便站在一边写着字,边听着院中坐在石墩上三兄弟摇头晃脑的念着千字文。给哥哥和弟弟启蒙,她曾经有过犹豫,其实启蒙书最好还是三字经。但此时三字经的作者才不过是个八岁稚童而已。

三字经是前世云裳为自己的儿子编撰的一本一出,便引起了当时的帝师李相公的大加赞赏,还将此书献于当今官家,官家也曾把此书列为民间学塾的第一启蒙书。

李相公不但是帝师,还是镇国公家嫡长子的老师,虽然镇国公家的嫡长子那时早已夭亡了,但李相公却并未把这个弟子给忘了。

从回到京城便一直与韩家走的很近,又因为这本启蒙书,见云裳的大儿子与自己昔日的弟子性情颇为相似,便破例又收了那孩子为关门弟子,他可是帝师啊,他的弟子便是当今官家的师弟,如何能不羡煞天下人呢!

云想曾想过借鉴云裳的那些生意经为李家找条财路,但前世在云裳出现在东京城时,早就已经是珍宝坊的女掌柜了,所以后来她每次新找一条财路,都是用手里的万贯金钱促成的,早期如何发家的经历没有任何人知道。以至于云想便是想借鉴她其中的一些财路都难以复制。

而若只是借鉴云裳那些生意中的一二想法,云想其实一点都不介意,甚至可以说是乐意为之。但剽窃三字经这样的举世著作,她却是并不愿意的,她虽说对云裳实在没什么好感,但对于云裳能凭着自身才华编撰出一本能流传千古的启蒙书,却还是很佩服的。

李大郎一边跟着弟弟们一起念着,眼中却时不时有些泛红。当知道云想要教两个弟弟念书的时候,他心中不无羡慕,虽然更多的是为两个弟弟高兴。

世人重文轻武,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贫民百姓,对于读书人天生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因此在知道二郎和三郎能够跟着妹妹读书,即便不是正经进学,但李大郎心中却如何能够不羡慕非常呢!

但当听到妹妹打算让他一起学的时候,他的内心几乎可以说是欣喜若狂来形容,只是随后他还是借口自己不喜欢读书推辞了。

这个时代一个家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却是何等的艰难,不但需要进学所需要的束脩,笔墨纸砚更是必不可少的消耗品。一个如他们家这样的六口之家若只是安稳过日子,一个月只需一两银子,日子便能过的很好。

但若是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单是进入私塾的束脩一个月便需要五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这还只是束脩,私塾并不发放书本,光是买一整套上学用的书,便是一笔不小于十两银子的花费,何况还有笔墨纸砚,便是用最差的一套也得一两银子,但这却是消耗品,并不能长久使用。

而如今云想的意思确实想让二郎和三郎都进学,不但是他们,便是李大郎若是愿意也可以一起进学,这便是李大郎如何也要推辞的原因了。与其日后学了一半再狠心放弃,还不如一早就不要开始。

但李大郎眼中的渴望有怎么能瞒过其他人尤其是云想的眼,当即云想便说道,“哥哥,你现今才十岁,不读书去找活干也只是些零活,十天也赚不来爹爹一天能赚的数,可你若是认了字,学会了算术,以后你出去至少能个体面些的伙计。

像是上次爹爹去给李善人家修屋,他们那群人里面不就是因为有个哥哥能写会算,便得了个计数的活,不但工钱是爹爹的三倍,听说后来还被东家长期雇佣了,这不就是认字的好处吗,至于以后进不进学,这不是以后的事吗?咱们现在何必担忧呢?”

云想的这些话确实让李大郎心动,便是李老爹也听的动心了,他与家里人不一样,家里人只是听说了那件事,可他是亲眼见证过的。

当日那个被分了计数的活的那个小伙,出来找活时年纪也才不过十三岁,因家中寡母病重,才会想着出来找活干,赚钱为寡母治病。

他的寡母曾是一家私塾的厨娘,私塾先生是个好心的,让这寡母带着儿子在私塾里干活一起吃饭。那个小伙也是好样的,硬是跟着在私塾里听了几年的书,虽没正经学过,靠着捡私塾中用废了的笔墨纸砚,硬是学的能写能算。

如今自家女儿可是有正经学问的,他见过女儿从陈家带出来的书,那可是整整好几本书啊,只需把这些书上的字给学会了,那几个儿子以后就算不进


状态提示:50.启蒙读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