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战国大司马>第205章:孤注一掷 二合一
士卒的甲胄,拿走地上齐军遗落的兵器,这是只有胜利方才能得到的待遇。

这时候,恐怕就是宋军士卒少有的会感到高兴的时候,毕竟齐军的甲胄还是相当不错的,套在自己的甲胄外,虽然行动多少有些不便,但胜在防御能力大大增加,就好比曾经的信卫军,在身穿三层甲胄的情况下,敌军的剑刃无法一下子刺穿其甲胄,这是什么概念?

“莫要哄抢,完事后速度回城!”

见城外的己方士卒清理战场时因为抢夺甲胄而笑着打闹起来,蒙仲在城上呵斥了几句。

当即,边寇、桓防二人便呵斥了那几名士卒,带着其余士卒迅速清理战场。

说白了,就是看看城外的尸体有没有还没咽气的,如果是不幸摔到城下的己方士卒还有一口气,那么就立刻抬到城内养伤,如果是敌方的士卒还有一口气,那么就给对方一剑,让其彻底咽气。

不过迄今为止,几乎没有遇到过尚有一口气息的两军士卒。

大概一刻时左右,城外的宋军士卒便将城外的尸体通通搬到了城墙内侧的城郭,随后,剥除甲胄,掩埋尸体,使城外只剩下一片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

“边寇。”

“在。”

“代我坐镇城楼。”

“喏!”

完事之后,蒙仲吩咐边寇替他坐镇城门楼,而他则带着蒙虎驾着战车前往城内。

在前往内城的沿途,蒙仲看到许多城内的宋民来来回回往返,帮助宋军士卒运输粮草,以及檑木等防守器械。

看到那一幕,蒙仲由衷说道:“逼阳城能守下来,太子功不可没。”

诚然,太子戴武虽说自称读过兵书,然而他对于带兵打仗确实没什么经验,但是,这位太子殿下的性格很好。

前两日,当蒙仲意识到齐军将连续对逼阳城展开进攻时,他曾对太子戴武提出建议:只有寻求城内百姓的协助,军民齐心合力才能有机会击退进犯的齐军。

太子戴武闻言深以为然,便带着他一干近卫们走访在城内民众间,挨家挨户地拱手行礼,恳请城内百姓的帮助,丝毫也不觉得以他的尊贵身份向平民弯腰是一件可耻的事。

而这,也正是蒙仲最欣赏太子戴武的一点虽然这位太子被惠盎、薛居州两位重臣教得有些憨,欠缺作为王者应具备的东西,比如威势,但他的品德着实优秀,哪怕是蒙仲都忍不住要夸赞一句:不愧是他义兄惠盎细心教导出来的。

在这位太子诚恳的恳求下,城内的百姓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宋军运输粮食物资,甚至于,有很多人直接跑到城郭的军营里,帮助宋军做饭、烧水,照顾伤兵,极大地减轻了宋兵在杂事方面的劳累,使他们能将所有的体力与精力都用于与齐军作战。

正因为如此,蒙仲私底下曾对蒙虎说:太子戴武的品德,抵得上一军的兵力!

不多时,蒙仲就在城郭内找到了太子戴武,后者正守着一口底下燃烧着柴火的锅。

见此,待蒙虎停下战车后,蒙仲翻身跳下了战车,边走边开玩笑对太子戴武说道:“怎么,太子,这次不扛米了?”

听闻此言,此时已站起身来的太子戴武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解释道:“他们嫌我手笨,干脆让我守着这口锅,待水烧开后往里倒米即可……”

听他这话,附近那些正在忙碌于烧水煮米的宋兵与城内百姓,亦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氛围真的很好……』

看了几眼那些宋兵与前来帮忙的城内百姓,蒙仲暗暗说道。

如他所见,太子戴武真正做到了与兵亲近、与民亲近,不是说别人都做不到,只不过以戴武的身份能不顾尊卑、礼贤军民,这着实是天底下大多数贵族都办不到、或者干脆说不屑去做的事。

比如蒙仲曾经碰到过的薛公田文,号称是「养士三千」的名士,可是他对普通平民的倾轧,却丝毫不会比其他贵族少只不过他身边有冯谖、魏处等一些重视平民的幕僚在,才使田文也因此得到了善待平民的美名。

但本质上,田文还是看不起平民的。

想来,唯独从小被惠盎、薛居州等人以儒家思想教导的太子戴武,才会发自内心地做到重视平民、重视民心。

『这很好。』

蒙仲暗暗说道。

虽然他是道家弟子,但他对孟子所述的“仁政”、“重民”等主张却颇为认同。

想当年的滕国,远远比宋国弱小,但却让宋国吃足苦头,就是因为滕弘、滕虎父子施仁政、得民心,以至于当宋国进攻滕国时,几乎所有的滕人都帮助其君主抵挡宋军。

虽说最终滕国还是被宋国攻灭了,但那只是因为两国的实力相差太大,并非民心的问题。

而现如今,虽然宋国不如齐国强大可能要两个宋国才能堪堪与齐国持平,但倘若王室能得到民心,齐国未必就能将宋国怎么样。【ps:宋国的经济与军队其实都比燕国要强,只不过处在四战之地,周围被齐、魏、楚三个强国包围(都是称霸过中原的强国),除了像历史上那样向北进攻卫国(即赵武灵王默许宋王偃吞并卫国),否则实在是很难对外扩张,不像燕国偏处一隅。】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宋国君主戴偃并非是一位注重民心的君主,不过好在太子戴武的品德优秀,就像惠盎曾经所说的,他将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太子戴武身上。

确实,太子戴武的确值得惠盎寄托希望,哪怕是蒙


状态提示:第205章:孤注一掷 二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