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战国大司马>第345章:赵国现况【二合一】
李兑专政后赵国臣民并没有激烈抵制的原因。

当然,即便如此,亦不代表赵王何就默认了李兑专政的做法,在他心底,还是希望夺回权柄,成为真真正正的赵国君主,而不是眼下这般的傀儡。

之所以是提及李兑,是因为李兑如今赵国的威望不低,且颇有善名,赵国有许多臣民都以为李兑是一名贤臣,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赵王何借此事机会,命赵贲发动兵变,擒李跻、夺邯郸军,那么赵国的臣民就会误以为他是一名昏君。

这是赵王何不想看到的。

他更希望以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夺回权柄。

比如说,在李兑失去赵国诸多臣民信任与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式,使李兑主动归还权柄。

可以的话,赵王何绝不希望他赵国再次爆发内乱——当年的沙丘宫变,已经让赵人流了太多无谓的鲜血。

“……更何况,今秦将白起率军逼近邯郸,若我等趁机与奉阳君父子反目,这岂非白白便宜了秦军?秦军的凶残,你也清楚,一旦邯郸被其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好吧。”

听到这话,肥幼无奈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几许遗憾说道:“臣只是觉得,这或许是一次机会……”

“但并非是最佳的机会。”赵王何笑了笑,宽慰肥幼道:“放心,寡人还年轻,寡人迟早可以夺回权柄,卿无需着急……若是有空暇,卿不妨多看看书,寡人可是希望日后夺回权柄时,由卿担任我赵国的国相。”

肥幼闻言尴尬说道:“大王取笑臣,臣哪有那个才能。”

“呵呵呵。”赵王何笑了笑,但眼眸中的神色却有些辛酸。

是的,肥义是一位足智多谋、治国有方的贤臣,可他的儿子肥幼呢,却是文不成、武不就,原因就在于肥义当年醉心于国家大事,疏忽了对儿子的教导,以至于肥幼除了管理族人种地,其余啥也不会。

这也正是赵王何对肥幼感到愧疚的原因。

随后,肥幼便在赵王何身边留了下来,充当赵王何的护卫,遵循他父亲肥义曾经的叮嘱,誓死保护他赵国的君主。

看着肥幼有模有样护卫在自己身边,赵王何感动之余,也未尝不是感到一些好笑,认为肥幼过于担忧。

是的,别看秦军都已经快打到邯郸了,但赵王何一点都不惊慌。

因为他很清楚这支秦军此番讨伐他赵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侵占他赵国,而是为了迫使他赵国召回奉阳君李兑的军队,停止帮助齐国攻打宋国的做法。

因此在赵王何看来,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秦军攻破邯郸,随后坐视秦人在城内烧杀抢掠。

至于他赵何本身,秦人会伤害他么?

当然不会!

首先,他赵何并没有做过任何伤害秦国的事,秦人自然不会记恨他,因此也不会有另立赵君的想法;其次,秦军这次给宋国出头,率军讨伐他赵国,必然会引起赵人对秦国的敌视,因此,只要秦国还想拉拢赵国一起对付齐国,那么,秦军就不会伤害他。

换而言之,这次有麻烦的其实是奉阳君李兑,而不是他赵王何。

毕竟一旦秦军攻破邯郸,秦军或有可能“逼”着他赵何罢免奉阳君李兑的相位,李兑虽说是他赵国的权臣,但权臣也是臣,名分被剥夺,纵使李兑也只能俯首听命,否则就会被打成叛逆。

正因为这一点,因此赵王何一点都不着急,只不过他不想用邯郸被秦军攻破为代价,来换取李兑在他赵国失势的结果罢了——毕竟据他所知,秦国的士卒是很凶残的,一旦邯郸被攻破,他赵国的子民必定会因此伤亡惨重。

这不符合他治理国家的理念。

次日,秦将白起与魏将唐直,率领近六万秦魏联军,徐徐来到邯郸城外。

赵国这边,李兑之子李跻命韩徐把守邯郸的陪都武安邑,自己则亲自把守邯郸,使邯郸、武安两座城池互为犄角之势。

说起这支秦魏联军的魏将唐直,记得最初赵王何也为此小小受了一惊,毕竟“魏将”的称呼,让赵王何难免联想到了一个故人,一个名叫蒙仲的故人。

自沙丘宫变后,蒙仲一行人被迫逃离赵国,返回宋国,但赵王何始终派人关注着蒙仲。

但由于二人之前曾经发生过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赵王何还是蒙仲,都没有再联系彼此。

唯一的例外,即蒙仲前两年在宋国蒙邑与乐氏之女乐嬿成婚时,本着礼数的想法给赵王何送了一份喜书。

当时,赵王何亦派肥幼赠送于了极为贵重的贺礼。

但让赵王何感到非常失望的是,当时蒙仲虽然让肥幼转达了谢意,并且也带回了回礼,但却未曾亲笔给他写一封信。

赵王何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蒙仲怨恨他对赵主父见死不救,甚至于通过借刀杀人的伎俩,借赵成、李兑的手,逼死了赵主父。

说来也奇怪,肥义并非赵王何的生父,但赵王何却视其如父,甚至为了给肥义报仇,不惜逼死自己的亲生父亲赵主父;而赵主父也并非蒙仲的生父,但蒙仲却仿佛像敬重父亲那般敬重着赵主父,且最终因为赵主父被赵王何逼死一事,与赵王何恩断义绝,从此再无往来。

每每想到蒙仲,赵王何都难免感到莫名的遗憾。

他并不后悔借赵成、李兑的手逼死了赵主父,谁让赵主父当初纵容公子章杀死了肥义?但蒙仲因此与他反目,却让赵王何感到莫名的悲伤。<


状态提示:第345章:赵国现况【二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