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727章 关键时刻

[m.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727章关键时刻

中国海军的潜水艇给日本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一度使日本海军世界海军强国面前表现得像个小丑,这使日本海军高层人物不得不检讨他们的战略与战术。

东乡平八郎也检讨过日本海军的发展战略,不过他依然坚持“大舰巨炮”主张,他认为,中国海军这场战争中所取得的惊人战绩并不只是先进武器本身所带来的优势所致,是先进的战术思想所致,这一点上,倒是与当年的那场大东沟海战有些类似,当年,清朝的海军奉行横队战术,试图依靠乱战、撞击以及舰首火力击败日本联合舰队,而日本海军奉行的战术思想却是纵队战术、舷侧火力制胜思想,而那场海战的结局证明,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是海军发展的正确方向。

潜艇的战术是什么?日本海军一度以为潜艇只能用来执行海上警戒任务,但是经过中国海军的潜艇战术实践之后,日本海军突然发现,潜艇并不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武器,它的进攻性相当强悍。

面对如此结论,东乡平八郎只能扼腕叹息,当初如果不是情报上受到了误导,或许日本海军不会如此轻视中国的潜水艇部队,日本海军的注意力都被中国向美国订购的那两艘大型袭击舰吸引过去了,确实忽视了中国的潜水艇部队。

现,日本海军醒悟过来了,但是目前确实还找不到有效的反潜手段,不过日本军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不管怎么样,先把日本陆军的增援部队扔到陆地上再说。

按照军部以前制订的作战方案,联合舰队必须护送日本陆军辽东半岛登陆,第一批先遣队就是大孤山港登陆的,但是第二批增援部队却改变了登陆地点,不再辽东半岛登陆,而改鸭绿江口实施登陆作战。

甲午战争中的那场大东沟海战就是因为护航任务引发的,只不过当时负责护送陆军登陆的是清朝的北洋水师,而日本的联合舰队承担的则是截击任务,由陆军的登陆行动而引发一场海战,这就是制海权的体现。

虽然当年北洋水师海战中战败,但是毕竟完成了掩护陆军登陆的任务,虽败犹荣。

现,日本联合舰队能不能完成护送陆军登陆的任务呢?对此,东乡平八郎心里有些惴惴,他还是担心遭到中国潜水艇的袭击,大东沟并不是战列舰作战的好战场,但是对于那些神出鬼没的潜艇而言,这里就是理想的猎杀场,而猎物就是这些游弋大东沟海域的日本军舰。

为了防备中国潜水艇的攻击,东乡平八郎下令舰队实施了灯火管制,而且将部分轻型军舰调往鸭绿江,既能避开潜艇攻击,也能运载一部分陆军部队登岸。

大东沟位于鸭绿江口,这里涨潮退潮时海岸线起落明显,对于登陆行动而言,这里并不是理想的登陆地点,但是由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坚持大东沟实施登陆作战,因此日本海军军令部也只能命令联合舰队配合陆军的行动。

对于陆军参谋本部的登陆方案,东乡平八郎是持反对意见的,他看来,即使去大孤山登陆,也比大东沟登陆为明智,当然,按照东乡平八郎的意思,好的登陆地点应该选择山东或者福建一带,选择山东,是因为日军曾甲午战争时山东实施过登陆作战,而且山东现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山东登陆,就可以将德国牵扯进这场远东战争中来,那么,日本也就不必再孤军奋战了,英国和法国都会加入这场远东战争,至于福建登陆,则是出于靠近台湾岛的考虑,后勤有保障,而且也可以就近对那支骚扰日本至台湾岛航线的中国袭击舰队进行围剿,无论是选择山东登陆还是选择福建登陆,都要好过鸭绿江口实施登陆。

但是东乡平八郎的意见并没有被军部接受,这主要是因为陆军参谋本部的反对,日本陆军高层人物看来,朝鲜半岛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基石”,南满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关键”,所以,日本陆军坚持鸭绿江口实施登陆,争取向沈阳方向推进,完成“围魏救赵”计划,同时顺势将南满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

东乡平八郎对陆军的这个狂妄计划嗤之以鼻,他看来,这是日本陆军中那帮大陆政策派狗急跳墙的方案,丝毫也没有顾及到日本的整个国家战略,偏偏这个方案又得到了日本舆论界的支持,就连日本政府中也不乏支持者,于是,就这个战略的指导下,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日本陆军第二批登陆部队来到了鸭绿江口,准备掩护陆军实施登陆作战。

但是鸭绿江口没有象样的港口,只能依靠交通艇、舢板、轻型舰艇、小船实施登陆,这样的登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容易使联合舰队遭到攻击,因为按照东乡平八郎的计算,按照目前的登陆速度,要想将全部陆军部队登陆上岸,至少要等到明天下午,而一旦天亮,中国的空军就会前来轰炸,而且潜艇也将很容易就找到攻击目标。

偏偏这种不利的登陆形势下,日本陆军参谋本部还打算同时鸭绿江口开辟两处登陆场,一处位于鸭绿江东岸朝鲜境内,另一处位于鸭绿江西岸中国境内,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如意算盘是:一部日军从朝鲜海岸登陆之后,向北前进至义州,与义州的日军朝鲜师团会师,然后集中力量渡过鸭绿江,向中**队的正面阵地发起冲击,与此同时,另一部日军则由中国海岸登陆,从南部迂回至中**队正面阵地的侧翼


状态提示:第727章 关键时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