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第四卷 第六十一章 希望破灭
深谙游说之道,先用好话稳住窦太后,然后再来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的剖析利害。

“太后,你听闻过延陵季子乎?”袁盎这才进入最紧要的部分。

“延陵季子,就是春秋末年,吴国那个大贤王?”窦太后读过不少书的。

“太后英明,正是此人!”

袁盎先是赞一句,这才话锋一转:“季子是吴王寿梦之子,是诸子中最贤之人。寿梦欲传王位于他,季子辞让不受。寿梦无奈,只得传位于长子诸樊。诸樊深知寿梦之意,欲要立季子为王,当上吴王之后,急于求死,引兵出征,最终战死。诸樊死后,其弟余祭继位,为了让季子早登王位,依然战死于疆场。余祭死,夷昧立,依然战死。季子贤德之人,坚持不受,避耕于野。”

“嗯!”窦太后对这个季子很是赞赏:“不愧是贤人,连王位都不受,贤人,贤人!”

“太后误矣!”就在窦太后的赞扬声中,袁盎却是反驳了。

袁盎一直顺着她的意思说话,却突然反驳,窦太后大是意外,问道:“你这话怎么说?季子那么了得的贤人,老身为何有误?”

“季子是贤人,可是,因季子辞位不受,而引得骨肉相残,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不正是因为吴国王位之争吗?不正是因为季子辞让不受吗?”袁盎一连串的问题抛了出来:“公子光本是诸樊之子,按兄终弟及的规制,季子辞让,就该他做王。可是,王僚夺了王位,做起了吴王,公子光怀恨在心,结识伍员,结纳专诸,这才刺杀王僚,夺回王位。”

“住口!”窦太后知道不妙了,她落入了袁盎的算计中,手中的拐杖重重在地上一顿,喝道:“给老身住口!”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就是为了这最后的主题,袁盎哪会住口,大声质问道:“请问太后,若是梁王做了大汉的皇上,他若不把皇位传给皇上的子嗣,必遭皇上子嗣的怨恨。他若传给了皇上的子嗣,他的儿子们必然会心怀不满,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的旧事就会在大汉重演!太后,以你之英明,岂能为大汉伏下如此无穷祸端?”

“笃笃!”

窦太后手中的拐杖使劲敲在地上,喝道:“袁盎,你敢胡说!你敢胡说!”

“太后,臣所言句句属实,史笔如椽,记载得明明白白!”袁盎知道,若是此时一退让,万事皆休,只有硬着头皮扛到底:“若是太后能使皇上的子嗣,梁王的儿子们都如季子之贤,那臣就是妄言。敢问太后,你能使他们贤如季子,相互礼让吗?”

大丈夫难保妻贤子孝,谁敢保证?

更别说了,皇位的吸引力太大,让人不顾身家性命,真要闹起来,骨肉相残算什么,打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也不是问题。

窦太后给问住了,哑口无言,身子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可能摔倒,慌得南宫公主她们一阵手忙脚乱,忙扶住。

“你,你,你……”窦太后指着袁盎,气得脸色通红,半天只说出一个你字。

这是暴风雨的征兆,一旦窦太后接下来的话说出来,他的命运就注定了。依窦太后的火气来看,袁盎的命运是悲剧,不会是欢喜。袁盎身上虚汗直冒,身子摇摇晃晃,都快摔倒在地上了。

景帝、周阳他们为袁盎捏着一把汗。窦太后这怒火一发作出来,必然是雷霆万钧,无人敢为他求情。

“拉出去,砍了!诛了他的九族!”窦太后终于嗥出来了,洁白的牙齿咬得格格响,恨不得把袁盎嚼着吃了。

“啊!”袁盎再也禁受不住了,终于软倒在地上,身上全是冷汗,跟在水里泡过似的。

“太后请息怒!”申公上前一步道:“太后有所不知,兄终弟及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大祸之源。除了吴国,还有宋国,也有个五世之乱。五世之间,骨肉相残,死伤无数,诚为万世之戒呀!”

“太后,兄终弟及之事,断不可为!”主父偃,董仲舒,严助他们齐声道。

“你们,都来逼老身?”窦太后气怒不息,手中的拐杖不住在地上点动。

景帝欲言又止,想为申公他们开脱一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窦太后已经怒极,若要杀申公他们,肯定不是问题,即使景帝想救他们,也不见得能救。

周阳上前一步,南宫公主大是焦急,忙冲周阳挥手。就是阿娇和馆陶公主也不住冲周阳摆手,她们可是关心周阳的。

周阳微一点头,表示感谢,仍是道:“太后,袁盎所言,申公所说,皆是史实。史书记载得明白,请太后明察。”

“周阳,你也来难为老身?”窦太后的火气不小:“枉老身白疼你了!”手中拐杖重重点在地上。

“太后关心爱护臣,臣感激不尽。”周阳的声音很平静:“可是,这事干系重大,臣不得不言。太后仁心之人,盼望子孙后辈和睦相处,兄友弟恭,而不是骨肉相残。若是此事一成,太后,你的愿望很可能落空。若是因此而有骨肉相残之事,太后于心何安?”

哪个做长辈的不是盼着子孙后辈和睦相处呢?周阳这话说到窦太后心里去了。

周阳紧接着道:“若是梁王不做皇帝,而刘氏子孙和睦相处,相敬如宾,这是梁王的功德,是太后的圣明!请太后明鉴。”

“你们,你们……”窦太后手中的拐杖举起,指着周阳他们,半天说不出话来。

窦太后脸色苍白,胸口急剧起伏,已经恼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若她发


状态提示:第四卷 第六十一章 希望破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