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宴不可能同意这点,他不会一直在靖和县,归到县衙,以后继任者的人品谁也不能保证,若是在忽尔信手中,那便是商家正常经营,只要不亏钱,他是不可能亏待坊子里的女工的。

另一个方面,接了这个作绒坊,容易被人捏造把柄。

乐轻悠也说:“我们这是招商引资,直接把作绒坊接受,跟暗抢有什么差别?大叔,您不要小看靖和县,这里靠近西北,收购驼绒、羊绒也都很容易的,不会比其他地方的作坊少赚钱。”

忽尔信十分不好意思道:“是我思虑不周了,那就还让我家的人管着,不过衙门里如果有什么需要纳捐的,三少爷,您直接派人去跟管事的说一声就成。”

接下来又就收购驼绒、羊绒之事谈了起来,菜上齐后,众人便都围坐在桌子边边吃边谈。

忽尔信带着儿子女儿一直在靖和县带了半个月,等第一批驼绒、羊绒收满了仓库,这才启程回去。

忽尔信家中生意的重头都在蜀川那边,他作为当家人,不可能离家太久,珠珠自然是和父亲一起回去的,颜奇倒是又多留了两天,但是两天后就牵着马出了靖和县,一路向西,出关到关外玩去了。

县衙又恢复了冷清,上午乐轻悠在园子里移栽、修剪了一上午,下午无事,她也不去打扰三哥,便带着春卷去街上玩。

新年只过去两个月,靖和县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街道两旁又开了好几家新的店面,银楼、铁铺、布铺一家挨着一家,令人迎接不暇。

此时午后,位于主大街于敏心胡同交叉口的杨家油果子铺还是客流不断,乐轻悠经过此处时,已经六个多月的杨氏在小丫鬟的搀扶下走了出来。

“乐小姐,有些日子不见了”,她笑着打招呼,“要不要进去坐坐?”

“杨夫人”,乐轻悠停下来,点头示意,“我想四下里走走。店里的生意怎么样?”

杨氏也不坚持,笑道:“店里的生意很好,自从大人下令免除了进城费,进城人数日多,我爹娘每天都得炸二百多斤油条呢。”

正说着时,一个穿着草鞋的汉子抱着孩子从旁走进了铺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妇人。

妇人看起来是第一次进城,紧紧跟在汉子身后,汉子找了个位置,把孩子交给妇人,让她抱着孩子坐在凳子上,走去柜台旁要了五六根油条和两碗豆浆。

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汉子笑道:“这家的油果子好吃得很,还不贵,三文钱六根,一文钱两碗豆浆,比去吃面条实惠多了,又能让你尝个鲜。快吃。”

店里进进出出的,大部分都是这样衣着简陋的人,但他们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容。

离开了杨家铺子,乐轻悠还在想,紧紧巴巴地能吃一顿好的,这就是生活越来越好的证明啊。

“豆腐泡儿,咸香汁儿的豆腐泡儿,甜汁儿豆腐泡儿,好吃不贵咧。”一道嘹亮的吆喝声从一旁的巷子里传出来。

乐轻悠好些日子不逛街了,就问一旁的春卷,“什么豆腐泡?”

“小姐您这段时间都下乡去了不知道,这是陈家的一个厨子新想出来的点子,据说陈家一家人都喜欢吃。陈家就开始在他们家的豆腐坊子生产这种甜咸口的豆腐泡,现在在县城里可受欢迎呢,小贩们也爱卖这个。”

说着时,见一个瘦小个子的男人挑这个担子从小巷中转出来,春卷留下一句“小姐等着,我买来给您尝尝”就跑了过去。

不片刻,春卷拿着两个圆形小纸盒跑了过来。

“小姐,您瞧瞧,这油纸盒子也传到外面去了,我听说新调回县衙当差那个程让家的大哥,专门做这个卖呢。”春卷把一个盛着五个豆腐泡带着点汤汁的油纸盒递给乐轻悠,盒子里斜斜放着一个削得极细的木棍,是用来扎豆腐泡吃的,这样乐轻悠很有亲切感,想起了前世经常吃街边小吃的情景。

这种油纸盒子,的确是从县衙开始用的,乐轻悠经常会做吃食分给县衙的差役吃,每次都端碗又不方便,她便让人从外面的伞铺买了些专门做伞的油纸,用刘况从海外带来的胶沾成一个个能盛汤汁的油纸盒子。

然而乐轻悠是万万没想到,这种做法能传到县衙外的,不说油纸的价格,单说粘度很大的胶在这里就极其难找。

乐轻悠心里想着这些,扎一颗豆腐泡放入口中,香甜醇厚的汁水瞬息流淌在唇齿间,美味的满足催生出幸福感。

春卷已经吃了一个,见小姐细细品尝,不由问道,“小姐,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

乐轻悠点点头,又尝了一个咸口的,味道同样很好,她笑道:“很好吃,堪称是靖和县的美味特色小吃了。对了春卷,这五颗多少钱。”

春卷说道:“两颗甜的三颗咸的搭配是三文钱,全咸的两文,全甜的四文。他们就这三种卖法。”

乐轻悠晃了晃盒子里香味扑鼻的汤汁,又问:“这个盒子加钱吗?”

春卷点头,“一个盒子加一文呢。舍得吃豆腐泡加盒子在县城都是时尚的标志了。”

乐轻悠好笑不已,默默为做盒子的程让大哥算了一笔账,一张六尺见方的油纸披发着买也就二十几文左右的样子,而一张油纸能做上百个这样小盒子,如果程家有比较便宜的胶,这一个小盒子的成本大约是零点几文的样子。

这油纸盒子的确有赚头,但却是卖的量大才能赚的钱多,光是在县城,只怕资金回流会很慢。

乐轻悠不


状态提示:28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