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第三百八十二章粮荒(求订阅!今天保底六更!)

赵桓回了罗淙和肖江魏的奏疏:不准!

这事朕要是真答应了,百官如何看待朕?

他俩人的确是欠了岳飞人情,但做的事,却是对朕有利的,是真心在为朕办事,一码归一码。

身为皇帝,这么简单的权衡之理都不懂,如何掌控整个大宋?

这要是准了,以后官员们做事就畏首畏尾了,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的处理结果,对岳飞更有帮助,毕竟,有人已经盯上岳飞了。

不过,这件事肯定不会因为皇帝不准,就结束。

罗淙和肖江魏心中有愧,再任职下去,怕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喝不进水了。

果然,第二天,吏部尚书李若水提出了这件事。

如此看来,罗淙和肖江魏的请辞态度之坚决。

皇帝道:“不准!他二人秉公执法,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当赏才是!”

“陛下,他二人在信书中态度坚决,恐怕留不住。”

“朕已经回信给他们,朕希望他们留下来。”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最基础的能力,是判断皇帝的真实意思。

那些拿皇帝在朝堂上说的话全部当真的人,基本上是不适合待在权力中枢的。

就像李若水自己也说了:皇帝希望他们留下,可能并非真正希望他们留下,仅仅是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鼓励官员们无所畏惧,但从私心层面来说,皇帝是希望惩罚他二人的。

他二人若是坚决请辞,皇帝对他二人只会生好感,不会有半分厌恶。

这些政治上的潜规则,不可说,但高手都这样做了。

接下来,罗淙和肖江魏不断向朝廷书信,表达自己请辞的决心。

最终,皇帝才迫不得已在吏部的奏疏上签了字,盖了印。

由皇城司和政事堂各自重新安排官员上任。

而江陵府的罪魁祸首贺远山,今日,则在五朝门外被腰斩!

至此,因旱灾而引起的风波,也暂缓下去。

江陵府原有的势力彻底被打碎。

虽然政局斗争暂告一段落,但因为今年大旱,导致的半个荆湖路良田荒废,水池干涸。

作为江南最大的粮仓,以往都是向别处输送粮食,但今年,却需要其他地方来供给。

这个影响,才刚刚开始。

徐处仁不无担忧的说,今年需要从交州运回更多的粮食,并且,朝廷要做好粮食紧缩的准备。

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萦绕在人的心头,在东京城的街头,有人讨论说今年荆湖路有太多灾民,饿死了不少人,需要大量的粮食做供给,这意味着粮价会有所增长。

加上去年黄河水灾给京东路和河北路的影响,到现在并未完全消化,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产量也比前年要少了不少,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立秋之后,早晚有了一定的温差,偶尔也可以看到有人添加了衣物。

最近李氏布行的衣服卖得越来越便宜了,而且李氏布行的店一家接一家的开。

但朱青朱老板的粮铺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

现在是有市无货的局面。

七月整整一个月,朱青从南方运回到东京的粮食,比以往少了整整一半。

他迫不得已将粮价提高到了每石4贯钱,但这个价格刚涨上去,政事堂就把他请过去喝茶了。

徐处仁亲自接见了他,朝廷太宰,亲自见了粮商,已经说明问题:朝廷不允许涨价!

朱青一张脸苦得都快挤出水来了:“徐相公,真的不是草民想涨价,伙计们的月钱越来越高了,这东京城的房价还在涨,这些就算了,我整个七月,从南方运回来的粮食,少了一半,但我日常的开销却还和以往一样,不涨价,我没活路!”

朱青的情况,是现在东京城所有粮商都面临的。

货源短缺,那些大酒楼来拿货,朱青都不敢大量供给。

毕竟酒楼里拿货价,比市场价要低,他就这么些货,市场上有的是人要。

事实上,这几个月,运往东京城的粮食,被朝廷控制住,直接回到了靖康二年的水平。

这是为了防止下半年来的缺粮,将粮食的入口收窄了,才能长久一点。

引起担忧是在所难免的,商人们想涨价,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朝廷要压价,肯定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商人做生意是要赚钱的,不赚钱,他肯定不会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就说朱青,此时就在心里骂徐处仁不给他们活路。

这样,他只能回去减少人员了。

徐处仁道:“不能涨价,本官给你设立一个特殊时间,今年,朝廷的运输价格,本官给你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你要维持原价。”

徐处仁显然已经掐指算好了的,朱青的粮价从三贯每石涨到四贯每石不合理。

他的运粮费占比是十抽二,根据他7月运回来的货量来计算,将运粮价格压三分之一下来,不说他能和之前赚的一样多,肯定可以节省出一笔钱,够他活下来。

“不仅如此,本官还能保证,粮食供应方的价格,不会上涨超过三成。”

朱青听后面露难色:“这……草民还是亏本。”

徐处仁面色不悦:“国难当头,朱员外莫非要发国难财不成!”

徐处仁当场质问,吓得朱青一身冷汗,连忙道:“如此,草民分文不涨。”

朱青心中非常清楚,朝廷能保证供货方上涨不超过三成,那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二章粮荒(求订阅!今天保底六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