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第三章 无题

李四胖满意地走了,带着徐齐霖让给他的功绩,还有送他的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成”。

顺位第二继承人,最佳替补。只要不瞎折腾,不和李承乾搞到水火不容,不去恐吓渣男李治,就凭李承乾那作死的劲头,皇位稳稳到手。

不知道李四胖到底是想没想通这层道理,反正他现在是按着徐齐霖的建议在做。

等李承乾作到头儿了,光在地方上熟悉政务、干出政绩,就把渣男李治压了下去。

送走了李四胖,吊装平台也基本建好,徐齐霖又带人赶去下仓村那段的道路修建。

依旧是统筹组织、分段包干,依旧是开石拓路,再加上这边调过去的劳工和独轮车,道路修建的速度大大加快,终于能在工期内全部完成了。

而工作面越来越少,民夫越来越有剩余。徐齐霖并没有急着让他们回去,又组织他们开凿拓展纤夫所走的栈道。

尽管有了绕过砥柱之险的陆路,但依然会有船顺流苏珊逆流通过。这段险滩的栈道关系到纤夫的安危,顺便修整一下,也是徐齐霖的功德。

有了火药爆破,凿山开石变得比以往更有效率,也更省时省力。趁这个机会,徐齐霖也教授了几个徒弟。不能一遇到爆破,就得他上去呀!

至于保密工作,徐齐霖只要把住配方,费点精力自己配制,也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把火药用于军事用途,徐齐霖并不着急。这个时期的唐军在野战上是无敌的,还有突厥、铁勒等仆从军相助,基本上是打谁谁趴。

只有到了征高丽的时候,面对坚固城池,才轮到火药大发神威。其实,可能也用不着火药,攻打坚城,徐齐霖还有一个更简单有效的办法。

估计李二陛下也有灵敏的嗅觉,意识到开山炸石的火药在军事上的价值。毕竟,他可是号称最能打的皇帝,四方征战,鲜有败迹。

你说要,我才给;你不问,我也不说。

徐齐霖就是这样想的,不能啥事都主动,拿一把,兴许能捞到更多的好处呢!

而现实的好处也应该给了吧?徐齐霖觉得漕政改革已经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在其他航段组织船只,建仓立库,分段运输了。怎么着,你李二也得给老子点封赏吧?

赏钱就算了,老子现在的身家,还不在乎几十万钱。最主要是爵位呀,之前就说过要保留长城这个爵号,那就是暗示,你不懂?

徐齐霖这边打着小算盘,长安皇宫里,李二陛下也确实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漕政改革已经开始,并且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原来纸面上的规划眼看就要变成现实,李二陛下自然要考虑漕政这块儿以后的管理。

贞观六年,朝廷设立了“舟楫署”管理漕政,后来废除,转到度支部。但现在,再由度支部随便地管着,显然是不合适了。

漕路通畅,运量大增,可不仅仅只是输入关中的粮食布帛。徐齐霖知道南北商货交流,李二陛下也想得到。

就说河东盐吧,那可是目前北方最大的一宗商品,通过漕运大量输往南方,会带来多大的利润?还有产量逐步提升的白糖、冰糖。

而南方的茶、锦、绫、罗、绢等,以及瓷器、矿产、手工业产品,亦将销往北方。

一来一去,依靠着漕路,商品经济将得到大发展。尽管李二陛下不太懂得什么新名词,可也知道通畅且运价降低的漕路,对商业的促进作用。

“陛下,微臣以为可暂置京洛转运使一职,专掌长安至洛阳的水陆运输。”房玄龄稍微想了一会儿,对李二陛下的询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再置江淮转运使,掌东南各道水陆转运。”

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问道:“两个转运使,有此必要吗?”

房玄龄躬身答道:“微臣以为只设一个,恐无法管理漫长漕路。洛阳为漕运中转,江淮则为漕路之始,极为重要。”

长孙无忌上前躬身奏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现在设置转运使为时尚早。首先,漕运运量较少,不过一二十万石,舟辑署废掉,也没有什么影响嘛?其次,漕运改革尚未完成,漕运衙门是单独划出,还是保持现在原样儿,亦未可知。”

李二陛下沉吟着,也不好马上决定。因为,徐齐霖那边估计是有设想的,但还没有上奏,可能是要等到改革全部完成再说。

如果以徐齐霖为转运使,这个衙门的级别就要适合他的五品官阶。可长孙无忌也说得有理,若是漕运没那么重要,象现在这样不也过得挺好?

马周看出李二陛下的犹豫,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可暂让徐齐霖兼管漕运,待改革完成后,再定具体管理举措。或者,亦可向徐齐霖垂询。毕竟他对漕运比较了解,否则也想不出改革之法。”

李二陛下想了想,微微颌首,表示了认同。漕运改革有多大的成效,物资运输有多大的数量,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尽管他很看好漕路,但实际效果还是要再等一等。

“明年秋季前要运进关中两百万石粮食,既是让徐齐霖负责,先按往年运费的九成拔付给他,由他调动使用。”李二陛下开口说道:“众卿以为如何?”

魏征一直没插话,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都是正常政务,没有什么喷一下的价值。直到李二陛下说到运进两百万石粮食,立刻猜测是要对高昌用兵。

“陛下,微臣以为关中即便再有灾荒,几十万石也足以赈济,


状态提示:第三章 无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