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结发为妻>第五十六章 赈灾,巧计解困

有道是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那老宅叔公的心,怕是被砚台还要黑。一句话,借粮可以,来年需还三倍。

唐彦秋摔碗而去。

常平院里,唐锦雁站在石桌上,叉着腰冲着门外大骂:“外人也就算了,自家长辈这般迫不及待的推我们去死,简直可恶至极!亏我打小冲他们叫的那么甜!此劫若平安度过,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一场冬灾众生漂泊受苦,来年开春,能不能顺利开垦都是个问题。三倍说起来不多,可唐彦秋怎好开口涨税?

院里,唐锦雁还在骂:“唐家那么大,唐府那么大,谁不是靠我们二房嫡出在混吃等死。真是一群好亲戚,上前厮杀永远指望不上,背后坑人一套一套的。进了哪一房,耍了什么招,人在做天在看,一大把年纪了,就不怕报应吗!”

叶千云赶紧将唐锦雁拉了回来,下令关上院子的大门。

“我还没骂够呢!”

“若多骂几句能解眼下的困局,我就不拦你了。”

唐府的粮今日放完,明日是真的再也拿不出来了。唐彦秋靠着自己在城里的关系,东拼西揍弄了一些,却也远远不够。

“气死我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玩那些脏了吧唧的手段!”唐锦雁气鼓鼓的坐下,抓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唐府倒了,于他们有什么好处!父亲常说他们足智多谋精明能干,我看全都是一些猪脑子!”

叶千云把玩着翡翠手串:“的确精明……”

“嫂子,你说什么?”

“老宅有粮,叔公也不是不借,只是条件于你哥来说,实在无法接受。可他不接受,别人就不一定了。”叶千云说,“彦秋出面,在灾民眼中代表的是唐府,在唐府中代表的是二房嫡系。此事若是搞砸了,彦秋的声望荡然无存,但是却不代表唐府的声望也没了。”

唐锦雁歪着头:“听不懂。”

“若明日拿不出粮,灾民第一个怨的是彦秋。要是有人此时出来放粮,不管用的是不是唐府的名义,他都能得到民心。”叶千云说,“巴陇城里的粮,彦秋借不到旁人也未必能借到。除了城里,能让那些灾民度过天灾的粮食,只有老宅拿的出来。你说,出来抢你哥风头的,会是谁?”

“……”唐锦雁恨不得将手中的茶碗给捏碎了,“不要脸!”

“说好的事情突然反悔,摆明了有人在暗地里搞鬼,这是逼得彦秋不得不向老宅借粮。其实叔公所说的三成,不过是随口而来的。那么多粮,他们拿着也只能是放在仓里浪费。说白了,这是打算让唐府嫡少爷名声狼藉的一个局。”

“那哥哥要是答应了呢?”

“答应,就代表着明年东蜀的税收要上涨三倍。百姓刚刚死里逃生又要面对另一个死局,他们或许会猜到,即便猜不到,也会有人放出流言,说唐府嫡少爷,一面装的大慈大悲施救灾民,一面又将所有的亏空砸到灾民身上,让他们来填。横竖彦秋的名声,是保不住的。”

唐锦雁起身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楚仁!素墨!抄家伙!我跟他们拼了!”

叶千云透过窗户看向书房,唐彦秋已经将自己关在里面一整日了。

采姻过来换上热茶:“少夫人,明日起了灶却无米下锅,那些灾民,会很失落吧。”

“是啊,好不容易看见了生,又毫无征兆的宣判了死。”叶千云的无可奈何,改变不了什么。

唐彦秋考虑了一日,还是决定向叔公借粮。

“来年的事来年再说,得先把眼前的这关扛过去。”

唐锦雁不同意,把叶千云的话转述了一遍:“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却是给别人绣嫁衣,我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正好叶千云和采姻将食盒送进来,书房里的这几个,今日还什么都没吃。

唐锦雁拉着叶千云让她劝劝唐彦秋。

叶千云问道:“冬灾过来,开春耕田,以最好的打算来看,东蜀的税收全数交给唐府,一年的税收盈利,可买多少粮?”

唐彦秋说:“叔公借粮,最多多还一成。”一成本就是唐彦秋心里的底线,没想到叔公狮子大开口。

“好,就还一成粮。”

“嫂子,叔公要的是三成……”

叶千云笑笑:“跟叔公借还三成,跟别人借还一成,你会跟谁借?”

“这么简单我也会算,当然跟别人借!”唐锦雁说,“可是除了叔公,哪里还有粮?”

唐彦秋突然开窍:“巴陇城……”

叶千云笑道:“城里百姓不肯出粮是怕灾民太多,吃光他们的存粮他们就没的吃了。再来就是大门大户不肯放粮,百姓觉得和他们比起来,自己的那点余粮肯定是不够的。于是心安理得的不愿意出粮。你们之前找那几家出粮是想做个表率,让城里的人都放心。其实换个方向,意思也一样。让百姓出粮,大门大户的人家不好意思继续闭门不见的。到时候,唐府也可以出面震慑一下,占着人情世故,没人会说唐府欺行霸市。”

唐彦秋和素墨互看一眼,眼中明显是了解叶千云所说的。唐锦雁和楚仁也看了一眼,不过都是疑惑的眼神。

唐锦雁问:“可是,怎么样才能让百姓借粮?”

“来年还粮一成,大部分的百姓都会同意。”唐彦秋说,“再找几个人去城里放消息,把利益说大。”

叶千云又说:“不光是粮,药材也好,家里不用的破棉袄也好,都可以承诺来年多还一些。”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赈灾,巧计解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