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唐山门异类>第六十七章 斯人谁穿九曲珠
宝刀,不然禄兄宝刀早就归某了。”

“方才禄兄说甚,解开三题者乃吐蕃第一聪明人?”

“方兄汝错矣,吐蕃第一智者无需解开三题,两题足矣。”

……

哈哈哈哈,众人皆哄笑,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愉快地神情,园子内外,充满了快活地空气,就连崔元礼,都对着陆哲点头微笑。

“陆小郎君果然大才,这宝刀,便是小郎君的。这万金,稍后送到府上。”禄东赞一脸苦笑,解开自己的腰刀递给陆哲。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这九曲明珠,真的是被这小儿穿过了,听到这个方法,禄东赞赞叹之余也有在想,这解法如此简单,为何自己举国上下,无一人想出呢,难道这大唐,真是人杰地灵如此?

“好刀!”陆哲接过这把短刀,不知道什么皮做的鞘,极为柔软顺滑,上面镶嵌着各色宝石,抽出刀一看,寒光森森。竟然是龟兹花纹钢,这就是著名的大马士革刀了,自己果然赚了呀。

“此刀足矣,这万金,便算了罢。”看着崔元礼笑盈盈地脸,陆哲没来由的觉得背后一股寒气逼人,反正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万金就算了,更主要的原因是是,陆哲不知道这万金送到哪里鸭,送到木氏,这下不是暴露了吗?送到统军府,天知道还是不是自己的,送到五庄观,先不说五庄观的存在是个秘密,而且深山中这些硬邦邦地东西有什么用,还不是送到木氏。而且,陆哲也有点担心自己在陈州城势单力薄,保不保得住这么一大笔钱,天知道那些知道自己有万金的世家和江湖中人,会不会对自己下手。再说,深知食盐生意利润的陆哲,万金而已,陆哲相信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肯定能赚到,就不冒这个险了。

于是陆哲挥挥手,表示老子不要了,做足了高士风范。

如此不爱钱,倒是让时刻关注这边的木婉扬吃了一惊,仿佛那个听到钱眼睛就发亮的少年跟此刻这个怒斥西方使者的少年高士不是一个人一般。

“某方才说过了,无论如何,此《心经》都送汝,严法师已然抄录一份,汝可去天境寺找严法师抄录一份。”陆哲拒绝万金之后,又把心经送给吐蕃人,这份豪爽大气,对极了大唐人的胃口,在场不少士子都纷纷点头,暗叫一声,我大唐的少年郎就应如此。不少人也忘了方才他抽陈州士子脸的事情,恨不得待会儿就过去与之相交,把臂同游,共谋一醉。

这才是陆哲最大的目的,他之前就想好了,要趁机把佛教理论引进吐蕃,所以他才让这禄东赞去天镜寺抄经,哪怕吐蕃贵人不喜禅宗心经,净土宗也行啊。陆哲相信,这严法师,一定不会放过把净土宗传入吐蕃的机会。

朝着观鱼阁二楼的严法师看了一眼,后者老奸巨猾地合十念佛,陆哲也作了个揖,再次向对方表明,自己是儒家子弟,绝不会参与佛宗之事,对方见状,亦点头示意。

于是一僧一俗,一老一少,两只狐狸隔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郎君才智俱佳,更兼气度不凡,东赞佩服。”此时禄东赞不由得真的佩服面前这个小郎君起来,这可是万金啊,说不要就不要了,此人心胸之大,可见一斑。

“禄兄谬赞了,某这里倒有一题,还请东赞兄可以带回给吐蕃智者。”

“哦?这倒是雅事,敢问是何题?禄兄还有要事,某倒是与那智者有过一面之缘,可以帮小郎君带话。”崔元礼颇有些感兴趣,这隔空解题,少年与智者惺惺相惜,这tm不是活生生地世说新语才能出现的桥段么,倒叫我碰上,有趣,有趣,倒是个秒人,作为崔家子弟的崔元礼什么都不缺,只有一颗向东晋衣冠fēng_liú致敬的心。

“小郎君请讲。”眼见崔元礼都说了,禄东赞不敢怠慢,连忙问道。

“令人手持一鸿毛与一石块,同一高处,同时放手,何物先落地?”

“自是这石块了。”禄东赞怕里面有什么陷阱,再三想过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答道。

“当然,若是令人手持五斤石块与十斤石块,于同一高处,同时放手,何物先落地?”

“自是这十斤石块了。”有了上次的经验,禄东赞不假思索地答道。

“真是如此?哈哈哈,禄兄不妨找人试试。”陆哲带着一丝揶揄,笑而不语。

此事还有假?自然是重物先落地,众人不禁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好在园子里楼是多的,石块也是多的,至于仆人,则是更多,于是有好事者找来两块重量不同的石头,一试之下,众人目瞪口呆,这两块石头,竟然是同时落地,众人皆不信,在陆哲的指导下,又找来百斤的石块与一斤的石块,竟然也是同时落地,这下众人傻眼了。

“若贵国第一智者想明白此中的道理,自可来寻我。”陆哲对着船夫招手,扭头对着禄东赞说。

“小郎君留步,若是吾国智者解出此题,到何处寻小郎君。”禄东赞对着陆哲高声问道。

“放心,此中道理,乃天地间一等一的大学问,除哲之外,天下再无人可解出,若是贵国智者解出之后,没有疯癫的话,那他——”陆哲转身上船,留下了一句让众人目瞪口呆的话。

“便是神!”

陆哲带着微笑,折了一支梅花,学着唐人的样子,插到了自己的发间,向众人拱手一礼之后,便吩咐船夫开船,在众人的目送中,小船缓缓像对岸开去。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湖对面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斯人谁穿九曲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