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
不患寡,患不均。
这句话说得很对,人心是经不起考校,赵桓不想考校大宋军卒的忠诚。
好不容易有了能战之师,再自己玩废了,那不是让金国笑掉了大牙?
赵桓不想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虽然他知道,皇帝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不公平。
在赵英看来,官家追求公平,就是在自找麻烦。
本来黑土区归皇帝,其他的大家二一填做五,谁都不会闹意见,但是官家这么咬着牙要分给军卒,自然会让士大夫们心生不满。
“官家,臣以为李太宰说的很对,这黑土区还是内帑的好,分给士大夫,军卒们会有意见,分给军卒,士大夫们有意见。”
“大宋军卒浴血奋战,英勇自然是没话说,可是大宋的后勤,粮草补给周转,大宋的百姓士大夫也是有份儿的,这老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臣也附议李太宰的主意。”
赵桓看着赵英,摇头说道:“归了内帑你自然高兴了,现在内帑你管着,谁会嫌钱多。”
“那都是官家的。”赵英马上说道。
内帑现在摊子越来越大,钱也越来越多,赵英越不敢在里面上下其手,那是要掉脑袋的。
“岳将军是个话不多的人,他虽然没有说,但是温柔乡英雄冢,这一下子得了黑土区这最肥的田,军卒们难免有所懈怠,这可能也是岳将军担心的地方。”赵英继续劝着。
而赵桓看着夸夸其谈的赵英,这个家伙,凡是涉及到内帑,就非常上心。
颠倒黑白,说屁话不脸红。
辽阳城内的尚膳楼的地址都选好了,地基都还没有建,大宋的商贾都已经想办法走赵英的路子,想在尚膳楼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你不懂治军,不要乱说。”赵桓摇头说道:“魏承恩呢?让他过来吧。朕见见他,让他去高丽吧。”
“那黑土区之事?”赵英问了一句,看着官家面色不愉,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
魏承恩忐忑不安的来到了辽阳城西城头,看到了面对夕阳发呆的皇帝。
“经年未见,官家风采依旧一如当初,英武神俊,臣魏承恩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承恩先是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赵桓让魏承恩起来说话。
“朕原来不打算让你继续在高丽做提督,而是想着弄个押班之类的差事,让你做。朕这是在保你,你懂吗?”赵桓看着魏承恩忐忑的表情,笑着说道。
大宋外出做军道副总管的太监们,下场都不太好。
太宗时候的王侁,徽宗时候的童贯的下场,都是最好的例子,唐朝末年那段时间的宦官作乱的教训,让大宋对宦官非常的不友好。
魏承恩一听赶忙说道:“臣蒙圣恩,自然知道官家是在保臣。”
“但是眼下大宋也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去,还是你去做提督,把高丽打理好。”赵桓直接告诉了魏承恩他的安排。
大宋的人才储备被燕云十六州掏空了一次,又被到赵构南方作乱,掏空了一次,而后耶律斜献图,上京路又掏空了一次,眼下辽东郡也要再掏一次大宋的人才储备。
人才的储备,从来没有够用的一天。
高丽那边,只能让魏承恩继续去了。
而这代表着魏承恩也变得更加危险,等到魏承恩做完提督归来,大宋的朝臣们的攻讦,他魏承恩,能承受的住吗?
魏承恩俯首说道:“臣愿为官家效犬马之劳。”
“你可知其中风险?”赵桓看着魏承恩的模样,似乎是早就打算好了,再去高丽做提督,回答的很快。
魏承恩满脸坦然的说道:“兰亭集序中,王大家曾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高丽人的日子过得很苦,勋贵专权,百姓饿死在街边,也无人收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臣觉得在高丽做提督,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赵桓连连点头,魏承恩算是活明白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赵桓给魏承恩打了一针鸡血。
他当初为了应考,背过不知多少的名言警句,没成想,魏承恩活成了自己最向往的模样。
为了最伟大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于高丽人来说,摆脱勋贵们的压迫,获得成为一个人的资格,对他们而言,的确称得上,重新活了一次。
赵桓将魏承恩的札子拿出来说道:“此次再次前往高丽,把高丽的内政打理一下,待到明年金人之事完结之后,朕就把你调回来。你且小心从事,别让人抓到把柄。”
大宋的商贾在海上行商越来越多,高丽国内也有不少宋人的眼睛,作为高丽提督,魏承恩受到的关注只会越多。
但凡是有任何的差池,魏承恩再次回到大宋,面对的将会是严酷的政治风暴。
魏承恩俯首,接过了赵桓手中的金印,龙行虎步的离开了辽阳,再次踏上了前往高丽的车驾。
赵桓看着魏承恩的背影,心中五味陈杂。
这就是大宋,有魏承恩这样的人,同样也有杜充这样的鬼。
此时的会宁府,一点都不平静,随着完颜宗望的撤退,并且回到辽阳府之后,东朝彻底被大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