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双鹰旗下1>三七、最后的冲刺

维克多大公有句名言,就是“一艘性能优异的战舰能顶两艘稍次一点的战舰”。

本着这一原则,德奥帝国的海军设计师们会尽量让自己所设计出来的战舰尽量均衡完美,并为此不惜工本。

在一艘排水量超过30000吨的战舰上装备380毫米主炮其实是勉强够用的,只不过只能是选择双联装主炮塔,若是装备三联装主炮塔肯定就会超重。

问题是那位一直掌控着帝国海军,到现在都还兼任着海军大臣的那位大佬却一直偏好三联装主炮塔设计……

“好吧,装备350毫米主炮的主力舰设计排水量就是31000,而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舰设计排水量就是33000吨。至于在建造过程中所造成的超重的问题那是帝国海军部和议会之间扯皮的事,和我们装备部门无关。我们只是要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就好,就是性能不得降低标准。”弗兰格尔最后的讲话似乎是在暗示设计部门可以在排水量的问题上做文章。说实在的舰船设计本身就存在着空载、标准、重载和满载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方面随便就能多数两、三千吨来,比如把标准排水改成空载排水……

坐在台下的萨穆维尔在听到弗兰格尔这么说时忽然想到,以海军装备局长的能力,不可能不会意识到这种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会超标,而是在故意忽视了这个问题,而且几乎整个海军高层也都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

似乎是维克多大公已经与帝国高层或是皇帝达成了某种默契,都默认了这种排水量超标的情况存在,应该是超出吨位部分的建造经费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听了波佩尔中将所透露出来的消息,维克多大公似乎在汉堡-吕贝克运河开挖时,就意识到了会出现今天英德海军对抗,运河的通航能力限制能问题,已经提前都做好了安排和准备。

这意味着什么?

帝国海军一直在准备着一场海上战争,所以不惜使用隐瞒吨位的手段来欺骗世人。

想到这里,萨穆维尔忽然在心底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

1903年,英德海军限制军备谈判破裂。英国人要求将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总规模限制在皇家海军总吨位的一半以下,而德意志帝国却要求与英国人具有相等的水平,双方的要求差距太大,谈崩也是必然的事情。

只不过在1904年,英国人一口气开工建造了sān_jí十三艘主力舰,很显然是在为即将发动的战争作着最后的准备,但是帝国议会却对此毫无所觉,依旧不紧不慢地按照每年四艘的速度在批准帝国海军建造着新的主力舰。弗朗茨皇帝和帝国议会的战略里就根本没有想与英国人真刀实枪打一仗,海军的建设只是为了“吓阻”英国人的冒险行动,却丝毫不知英国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

此时,德意志海军包括在建的主力舰一共有五级24艘战列舰,而皇家海军包括在建的五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就已经拥有了七级30艘主力舰。如果加上计划即将开工建造的新战列舰的话,这一数量对比就会变成28比43,英德两国海军主力舰的数量对比一下就拉开了差距。

如果弗朗茨皇帝与蒂萨首相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以德意志-奥地利帝国超过英国人二点五倍的工业产值和三倍的钢铁产量,是绝不可能在主力舰建造竞赛中输给英国人的。

可惜的是,他们还是对于如此明显的战争信号毫无察觉。

吴维有些悲观地看着这一切,一直以来自己在努力营造的和平很快就会化为泡影。很明显英国人已经决定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在德意志-奥地利帝国还没有彻底崛起之前就把它的未来给扼杀掉,然后肢解。在另一时空历史中,《凡尔赛条约》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制订好的预案,肢解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从而彻底扼杀德意志人崛起的希望。

根据条约,他们把所有的矿区和产油区都从德意志人的土地上剥离出去,那么缺少资源的德意志国家只能沦为一个大陆上的二流国家,与法国相当,相互牵制,但绝没有希望能够挑战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

但实际上那场战争没有赢家,最后的赢家是那个嘴上整天叫喊着“光荣孤立”,却一直对整个欧洲和世界虎视眈眈的美洲国家。

“不到最后,结果谁能知道呢……”桌上的咖啡凉了,吴维将后背靠在柔软的高背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自己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但是却无关大局,不由感到一阵莫名的落寞,“也许这就是德意志人注定无法难逃的悲剧命运……”

目光投向窗外,山下的里雅斯特湾尽头规模宏大的伊斯莱亚造船厂尽收眼底,那里现在同时开工建造着大小10艘水面舰船,在封闭的车间里还有4艘潜艇正在建造或是舾装。更远处军港的锚地里,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战列舰的桅杆。这些都让他又重新恢复了信心,一口将桌上了凉咖啡喝光,他的目光转向桌面上写了一半的报告。

“……关于接受社会捐助,以扩大德意志和奥地利舰队的编制问题……”

他点燃了一根香烟,接连深深吸了几口,整个脸庞笼罩在一层青烟当中。

帝国议会和皇帝舍不得给海军建设过多的投入,无非是因为钱的问题。实际上一艘战列舰的造价也就是二百万英镑到二百五十万英镑,大约合一千万克朗多一些。这点钱对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就是他的那


状态提示:三七、最后的冲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