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初唐大农枭>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

让跑来山庄汇报工作的冯智戴比较意外的是,于秋竟然将商品展销会的主持事务交给了自己。

“于都督,我是来学政的,你这,啥事都交给我处理,不妥当吧!”

“把那个‘不’字去掉,我感觉很妥当,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收获真本事,你现在是洺州的执政官,这些事情都是你份内之事,我相信你。”于秋拍了拍冯智戴的肩膀道。

其实,将这个件事情交给冯智戴,于秋有是有些无奈的,当他将一整本的商品册子划拉过一遍以后,发现,自己盈利的比例有点太高了,他怕这件事情以后被人扒拉出来,有损自己的名声,这才想到了让冯智戴帮忙背锅。

被于秋用寄予厚望的眼神盯着,冯智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本来只是来找于秋说说岭南榨糖作坊的事情的。

山庄里滴滴滴的声音这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于秋看出他不好意思问原因,便拉着他去了专门为电报室腾出来的那个房间,指着电报机道,“看着没?这是洺州全境明年开春之前即将上线的电报机,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地方上的消息汇总过来,或者将中枢的命令传达出去,现在,这些电报员都在接受培训,回头我会给你配几个,你在州城办公,有什么决定不了的事情,可以随时拍电报询问我,当然,我希望你都能有自己的判断,自己做决定。”

洺州的情况很特殊,由于什么政务信息都是公开的,其实,主官做什么决定,大多都是跟着mín yì在走,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只是缺一个拍板而已,以现在百姓们对于秋的信任,只要是都督府决定的事情,他们都是坚决拥护的,只要冯智戴在于秋制定的规则内办事,基本就错不了。

而他之所以让冯智戴来管事,不仅是因为他的领悟力不错,各方面一点就透,还因为他是一个外来的帮工,一般情况下,会坚决执行于秋的意志,不会像出身卢氏的家伙一样,位置坐的越高,就越有自己的心思。

当然,这都还不是主要的,系统积分花出去了,得赚回来啊!新的系统任务领到了,于秋也得想办法完成啊!

冯智戴走后,于秋也没打算继续在山庄里待着,这不是快要中秋了么,于秋打算亲自到洺州各个村落,去收割一拨民心,看看百姓们变成自耕农之后的生活情况。

“公子,每天照着这个准备?”看了看于秋列出来的清单,于安有些肉疼的道。

三千箱梭子蟹,六千提月饼,三千箱水果罐头,六千份秋衣大礼包,这些东西的价值加起来,至少超过十万贯,而这,只是于秋每天要送出去的量。

“没错,按照咱们洺州村落的密集程度,我每天走访十个村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东西,就是我给百姓们的慰问品了。”于秋点了点头道。

相比于用价值十万贯的钱财得到的那点积分,将价值这么的多钱的物资分发给百姓们得的积分,可能要比完成收集任务多十倍以上,于是,在洺州参加完了商品展销会第一天的开幕仪式后,就开始做起了走访慰问工作,给他做助手的,就是洺山书院的那些学生们。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做好事,做慈善的习惯,可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会有十个班的孩子,带着扫把,水桶,抹布,跟着于秋一起,从洺津渡出发,或走水路,或乘车走公路。

第一天去的是洺水县治下的下湾村,这里原先是唐军与河北军交战的战场,各种房屋建筑,被摧毁的比较彻底,于秋将阚棱从淮南带过来的那帮水手的家属都安排在了这里,现在虽然到了快过节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水手们都在外面干活,为洺州的发展做贡献,很难回到家,于秋作为他们的领导,过来他探望探望他们的家属,为他们发放慰问品,那是应有之义。

一到十班的学生里,其实就有好几个是出自下湾村的,最出名的要属吴小七了,他可是在船模组装课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尖子生,几艘运输船才刚刚在沿岸的码头边停好,他就带着几个小伙伴们往村里跑了过去。

“翁翁,翁翁,于都督带着好多东西来慰问大家了,快敲锣,把大家都喊出来。”下湾可不小,有将近三百户,一千多号人,除了在外面跑船或者做工的工匠之外,村里时常生活的也至少有七八百口人,平时以一些老人当家,指挥着妇人和一些半大小子们干农活。

穿着校服的吴小七这一阵喊,正在村口晒谷场前打着盹,照看今年新收割上来的新麦子的吴老汉,就杵着拐棍慢悠悠的站了起来,他的年龄其实还不到六十岁,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老的快,年轻的时候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的太多,五十多岁腿脚就不灵便了,刚睡醒的他,人也有些迷迷糊糊的。

“嘿,是小七回来了啊!你不是刚刚去洺山书院读书了么?怎么没几天就跑回来了,是不是在学校不听话……”

“翁翁你的耳朵越发了背了,是于都督,于都督要来咱们村看望大家了。”吴小七见吴老汉慢悠悠的不去拿他的铜锣,便自己跑进了晒谷场旁边的那间公屋,这里,是村民们平时放置公用农具的地方,用来通传消息的铜锣,也是放在这里。

“小家伙,可别乱动我的锣,于都督说了,只有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这个锣才能敲响。”反应有些慢,还在半迷糊状态中的吴老汉准备去吴小七手上抢回铜锣道。

“老人家你慢着点,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