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是三国>0097 贾文和再战乌孙 陈公台出兵乌孙

既已拿下两万乌孙大军,赵云便潜斥候快马加鞭报告田丰,同时又在蓝城驻扎下来,一面看守一万多乌孙俘虏,一面等待田丰的进一步指示。

而在田丰命令赵云从乌兹城出发的时候,田丰先前的命令便随着大宛国国君达到了疏勒郡,要求严颜整编大宛国俘虏,同时押送一众俘虏前往乌兹城,而至于疏勒郡却是让严颜留下一个部驻防而已。

严颜收到田丰的命令,随即留下达吾提率领一部两千五百士卒留守疏勒,同时整编八千大宛国进入俘虏进入到豹韬军,随即押送两万七千俘虏向大宛国乌兹城进发。

而“护送”大宛国国君的队伍却继续出发,前往姑墨城。而田丰的捷报却是已经被送到刘备手上,南城内,刘备看着手中的捷报甚是开心,同时便又召陈宫、颜良和赵雨前来。

“不知主公找我等何事?”颜良却也是一个急性子,人刚一到齐,便开口问道。

之后刘备便将田丰和张楠逼降大宛国,同时田丰去算计乌孙国两万大军的事情据实告诉三人,而后便开口问道陈宫,“公台,汝觉得接下来吾等当如何进攻乌孙。”

却是问计于陈宫,接下来攻打乌孙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但是相比较而言刘备却是要想一个稳妥办法,毕竟整个乌孙当下还有十五六万大军,而刘备满打满算能够参战的也就八万左右的大军。

“主公,如今攻打乌孙唯一的难处便是兵力不够,从后军师传过来的捷报上来说,此番俘虏的大宛三万五千大军是可以打散编入现有军队中,如此,在联合豹韬军、亲卫军以及黑旗军,总计有六万多大军。

而前军师则是率领三万大军驻扎在焉耆与池星糜对峙,如此,吾西域则与乌孙差异不大。主公可在调遣一两只军队在配合两位军师即可。”陈宫却是稍微分析了一下。

“的确,如今赵雨已经征收了四千新女卒,在配合原先的两千精锐巾帼军,短期内姑墨城的治安算是够了,只不过时间一长却是不行,所以吾打算由颜良统领神策军公台汝为军师,从南城出兵,攻打乌孙,其目的也是为了缠住乌孙大军。

而后又田丰率领六万大军从西部进攻乌孙。待乌孙分兵之后,便三路大军齐攻乌孙,灭亡乌孙,不知公台觉得如何?”却是刘备将陈宫的建议再次完善了一番。

“如此最好,只是不知若我等率神策军进入乌孙作战,主公将如何驻守南城?”其实陈宫也有意出征,但是一旦调走神策军,整个西域北部丹丹依靠未见过血的巾帼军却是万万不够的。所以陈宫方才并没有请战。

“我意调遣黄忠率领两部战兵协助巾帼军驻守西域北线,如此虽然紧张,却也暂时够用,且只要汝等能尽快结束乌孙之战,则西域无忧矣。”刘备却也是无奈,整个西域今年开始已经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期,但是由于前期战争破多,所以刘备也并没有大肆扩军。

而如今,兵力不够的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刘备的扩张,此时刘备亦是相当的无奈,但却又只能如此,只能依靠一种将士的勇猛和谋士的谋略弥补兵力的差距。

陈宫听了刘备的话,也渐渐打消了疑虑,毕竟黄忠的龙骧军依旧有一万多大军,并且皆是百战老兵,而且南线都是山麓,却也不需要太多的兵力防守,有五千龙骧军和六千巾帼军,再加上刘备坐镇南城,整个西域当也能稳妥。

遂与颜良二人拜而接受军令,准备领军出征乌孙。

与此同时,刘备也给田丰下了一道命令:“命田丰就地将大宛战兵补充进豹韬、亲卫以及黑骑军中,然后率领六万大军进攻乌孙,同时命令刘晔坐镇乌兹城,整个大宛拆分为两郡,第一任郡守分别为刘晔和陈琳,具体事宜有刘晔和陈琳商议。”

大宛乌兹城,赵云的斥候将赵云歼灭乌孙两万大军的战事过程向田丰转述了一遍,闻之,田丰大喜,遂准备待刘备的命令和颜良一到,便直接帅军进入乌孙。

此时,乌孙与焉耆郡交界处,池星糜却已经失去了耐心,贾诩入侵乌孙已经将近一个月了,除了刚开始的约战,之后贾诩再也没有出过营寨一步,而贾诩的整个营寨的建立却也是恰到好处,在两座山的中间峡谷中依山而建,所以池星糜数次派遣斥候去探寻贾诩粮道,却又根本找不到。

池星糜毕竟非泛泛之辈,却依然猜到贾诩按兵不动定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通过不断的探查,池星糜已然了解此时贾诩营寨中只有三四万大军,再通过大宛使者的消息,大宛方向也有三四万大军,因此,池星糜想破了脑袋也未能想到刘备的计策。

所以却是每天不断的在贾诩营帐外腻战,然而,整整一个月却根本没有任何效果。这一日,池星糜依旧派遣一万骑兵在贾诩的营帐外腻战。

而贾诩军大营内,吕布、文丑和徐晃等将领却是气氛无比,这池星糜连续一个月来都在营外坡口大骂,而且骂的是一天比一天难听。吕布和文丑早就忍无可忍的想要出营寨教训一番池星糜,然而贾诩却怎么都不肯,知道这几日,徐晃都已经忍不住了。

看着气氛无比的吕布等人,贾诩微微一笑,却也没有说什么,任凭吕布等人发牢骚,此时账外一斥候来报。

“禀军师,由于天气炎热,营帐外的一万腻战的乌孙大军都已经从马上面下来,并且解开了铠甲。但依旧不停的谩骂。”

“好,我知


状态提示:0097 贾文和再战乌孙 陈公台出兵乌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