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偷汉神贼>第641章王匡都哭了欺负我老实人
>

桥瑁不再言语,一阵音爆,回到了自家行辕大营,疯狂夜点兵。

袁遗看着桥瑁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孔融这边,已经集结好的大军,目光停留了会儿,最终看向那边一直抱臂笑着的唐周,他沉思了会儿,肃然道:“世民,让吾也去吧,以吾为主将,这样将来,你与本初,哎!”

唐周闻言一愣,接着瞬间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认真道:“这样也好!”

袁遗的言外之意,唐周自然听的出来。

河内太守王匡去趟雷,明显是有诸侯想要他死,而这个想让他死的诸侯,如今九路诸侯之中,恐怕只有盟主袁绍袁本初有这个势力和胆量了。

至于其他诸侯有没有人觉察到此点,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人看出来了!

眼前这袁遗恐怕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为何他们都没有告诉王匡?

这里面蕴含了很多令人琢磨意思!

王匡虽然是河内的太守,但是他的根底却是在太山诸域,这次太山诸域重生后,各方诸侯们都觊觎此地。

而王匡所在的王氏门阀堂望,在太山诸域经营日久,所得的地盘福地非小,如果这样下去,王氏门阀百年之后定然崛起,所以王匡早已经成为诸侯们嫉妒的对象。

此战必然是袁绍与某几位诸侯联合下的借刀杀人之计!

当然幸亏那鲍信跟曹操北上,准备从大河以北南下帝国茔域北疆天门孟津,攻击朱,否则太山诸域另外一位老派门阀鲍氏门阀势力,他们如今的世子鲍信也定然会被袁绍和那几位心怀不轨的诸侯撺掇下,调去趟雷。

唐周正因为看出了这一点,又不希望这位极具儒侠义气的太守王匡便这么被杀。

故此出手暗地下帮上一帮。

(王匡儒侠义气出自建安七子王璨《英雄记》曰:“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当然还有亲朋关系的缘故!

王匡和他岳父蔡邕是好友(出自《后汉书》:“(王)匡少与蔡邕善。),而且唐周的好友外加提点自己的半恩人前辈党人胡母班,又是王匡的妹夫,所以无论是出自私情还是公义,唐周都不会让王匡这么轻易的战死!

只是他没有想到孔融点兵的动静太大,引起了桥瑁与袁遗的注意,更没有想到桥瑁与袁遗会主动出兵,替自己挡枪,去救王匡。

“公达速去传令余下众军将,令他们在孔融大军离去后,立马集结,跟随我,呵呵玩一次大的”

唐周眼睛眯着,望向中岳嵩山诸域,太室山神山。

想要进军虎牢关,除了南北的夹谷山脉之外,还有一些小路可进到虎牢关的前沿。

虽然这些小路十分的险要,而且人迹罕至,难以为人所知。

但是唐周有大狗,有东方帝女(小龙女),这两位古老存在加持,并不担忧寻找不到这条路,与走不通这条路。

只要他破开中岳嵩山诸域的龙脉结界封印,从里面走山间小道,绕穿插过虎牢关的身后,等胡轸的大军与王匡的大军,孔融的大军,桥瑁的大军在虎牢关前厮杀成一团时,便有非常大的机会,能夺了那天堑虎牢关。

袁遗为主将带领孔融桥瑁率领近乎十万的大军,前去救援王匡,这样大的军事动静自然逃不过袁绍公孙瓒张扬等人的耳目。

盟军仙光圣殿之中,袁绍来回踱步走动着,主位之下跪座着一狠人,乃是帝国三朝通缉犯,大逆不道,阴狠毒辣的帝国匕首许攸许子远。

“子远,你觉得王匡会不会被?”

说着袁绍比了个被杀的手势。

许攸道:“本初不信吾之计吗?”

袁绍道:“非是不信,然你也听到了伯达(袁遗)竟然带着孔融桥瑁前去相救”。

许攸冷笑道:“吾要的就是袁遗世子救。”

“嗯?”

袁绍眉头一挑:“何意?”

许攸道:“本初莫非吾献出此计,真的只是为了抹杀区区儒侠太守王匡吗?呵呵……”

“你的意思是说?”

袁绍灵机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阴沉似水。

许攸了眼袁绍,对他的不爽根本不在乎,而是淡淡道:“本初以为当今天下局势,能执牛耳者何人?”

袁绍道:“自然是董卓”。

许攸摇头:“执牛耳者唯袁氏家子!”

“九州动荡,皇族衰落,代汉者当涂高,袁氏门阀的底蕴在董卓乱国之后,已经彻底超越了皇族,成为天下第一大门阀!”

“而天下第一大门阀想要真正的成为天下第一,却蛇无头不行!”

“袁氏门阀虽然为天下第一门阀,然而一门四房,四房皆是独秀,如拳开四指,在攻击敌人时,分散了力量,很容易被敌人个个击破”

“想要无敌,想要战无不胜,就必须把四个手指头收回去,如果有人不愿收,呵呵,那不如拿刀直接剁了”

“剁了,还是拳头,虽然会疼,但终究是拳头,是拳头便能集中力量对付外敌”

……

“本初,你我本是同窗,又是好友,这些话吾本来不想说,但是如今帝国纷乱,英雄起于毫末!”

“本初素有英雄之志,何不早做决断?”

“大房袁遗势力虽然最弱,但是却有先天优势,为门阀第一继承人,本初原是三房庶子,本无继承宗主希望,然而却过继给了二房,成为了二房的世子,作为二房世子,你是第二继承人选,但终究是第二人选,况且三房的袁术又得到你们门阀太上的支持,所以形


状态提示:第641章王匡都哭了欺负我老实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