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逆明传>第三十六章 文章憎命达

建文元年,二月初九至二月十一,北平连续三天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牵手暖煦的阳光,慢慢消融着北平的积雪。

青的瓦,红的墙,黄的琉璃瓦屋顶,渐渐地,在白雪皑皑褪色之后,露出色彩艳丽的身姿。

葛诚派出去监视燕王的王妃和世子亲兵的家丁,连续三天在傍晚戊时回府,向他汇报的内容,几乎都一模一样:

世子们每天读书和练习射箭骑马,谁也没见。

王府亲兵们每天在营地里训练,哪也没去。

王妃每天去万宁寺,在寺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负责跟踪的书童悄悄地进过寺,却也只是见到王妃在大殿上过香之后,自己一人进了禅房,早上进去晚上出来,门外留一个家丁守着,葛诚的书童怕被对方发现,便不敢靠近禅房。

“明天我和你一起去万宁寺。其他人继续跟踪。”葛诚吩咐五人。

“万宁寺?”葛诚对于王妃徐仪华还是有所了解的,性格温和,善良体贴,而且为人非常务实。

若王妃徐仪华是虔诚的佛教徒,家中应该处处礼佛敬佛,佛像神龛自然不会少,可是,葛诚出入燕王府两年,从未在府中见过佛像神龛。

王妃徐仪华如今天天去万宁寺,真的只是在烧香打坐?

万宁寺里,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秘密?

葛诚在寄出了三十九封信的同时,张信也给旧时的同僚同事写了六封信,他的信比葛诚的多了一项内容,张信抱怨了一下恢复周朝古制让自己非常头疼,甚至打趣的问这些旧同僚旧同事,会不会过不了多久,大明就要恢复周朝时期的文字和菜谱,两千年以前,那会儿的周朝人都吃些什么?有烧鸡和烤鸭吗?

一共四十五封信,从北平同一天寄出,驿府间传递信件,马不停蹄,从不停歇,每到一个驿站,换马,换人,背着信件文书接着向下一站跑。

葛诚派人监视燕王家属的三天之后,决定自己亲自出马一探究竟的同时,这四十五封信,从北平到应天,到各州省府,也跑了三天,第四天,朝中的文臣们陆续收到了这些来自北平的信件。

朝廷政事消息和民间的小道八卦一样,一旦传播起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鸡毛蒜皮可以被夸张成惊天动地,更何况是蒙古扰边这种大事,从政入仕上了些年头的老文臣们,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国家是如何从姓“元”改成了姓“明”。

战乱的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换来当今安定安宁的生活,没有人愿意打破它。召唤萌妃:殿下轻轻宠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也附议!”

这一句话,就像是一根导火线,点燃了在场诸位文臣的忧虑,一边喊着“臣附议”,一边就跪了下来。

一分钟之内,原本围着建文皇帝这一大群叽叽喳喳的文臣言官就全部跪下。

“先帝在位时,为了巩固东西南北四周边防,分封了皇子为藩王,其中负责驻守边境要塞又称为塞王,给塞王的领地多为边塞苦寒之地。”

“如今先帝刚去,圣上就急于将驻守边塞的塞王罢免废黜,此举恐危机国家社稷安危,行为无异于釜底抽薪。”

跪着的一个五品吏部郎中又磕了个头说到,先帝洪武在世时,他曾三次上书表彰过燕王朱棣的战绩功勋。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都附议!”

咚咚咚,从集体下跪,一下子又发展成为集体磕头,有的文臣已经头发花白,一把年纪的老骨头老腿儿还跟着磕头,诚恳的请求着年纪轻轻的建文皇帝。

建文元年,二月十二日,一大早,建文皇帝朱允炆准备上朝,就这么被四面八方连夜赶来京城的各路文臣言官团团围在养心殿,围住他的群臣哗啦啦跪了一地接着咚咚咚的磕头。

建文出奇的沉默着。

他不知道这种场合应该说什么,平时教他待人接物说话下指令的三位先生,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个推崇周朝古制和削藩的主力,估计现在这会儿都各自在府衙里也被人这么围着。

也许,朕并不应该事事都听从他们三个的。

这毕竟是朱家的天下,朕接过的是先帝传下来的皇位。

建文忐忑不安惶恐了一会儿,慢慢的镇定下来,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请起,众爱卿的意见,朕都听到了,朕会再慎重考虑考虑的。”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 文章憎命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