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175章:臣忠君贤
里?

刘乾龙是何等精明之人?

虽然他确实没有这位大明正朔放在眼里,却也知道自己失言了,赶紧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朝着太子行礼:“殿下……陛下,时局紧要,还望陛下允王宣同暂领府尹之职……”

太子虽然对刘乾龙的言行举止有些不快,但眼下这个局势却不得不依照他说的话去做。

马上临时任命王宣同为府尹,让他带着太子的“手谕”去调兵。

这个时候,许文才对着太子行了一礼:“万岁,臣观刘氏乾龙者,精忠体国办事干练,可加封个官职,也是为了便于实务……”

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就定住南京的大局,这是是实实在在的本事,眼下这个局势确实离不开他刘乾龙。

偏偏这个老家伙连一官半职都没有,至今还是白丁之身呢。

加封一个官职给他,一来是为了办事方便,再者也是想把他拉拢到太子阵营当中。

就凭刘乾龙定住南京城的本事,绝对是实打实的拥立从龙之功,加封官职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此人是张启阳的心腹,给他加个官职也是拉拢招揽之意。

太子虽然心性淳朴,但毕竟是太子,马上就听出了许文才的弦外之音:“依许师傅之意,应该加个什么样的官职为妥?”

“便封个南都府丞吧。”

府丞是府尹的副手,相当于南京副市长,对于白丁之身的刘乾龙而言绝对算是一步登天了。

但是,刘乾龙对这个职位却毫不在意,甚至还在暗暗的腹诽:你这个皇帝都是老子立起来的,还在乎什么狗屁的府丞?老子要是想当官的话,什么样的官职拿不下来?还用得着你来加封?

虽然对这个官职有些“嗤之以鼻”的意思,但太子毕竟是君上,至少是名义上的君上。

刘乾龙淡淡的说了一句“谢恩”的话语,就毫不客气的说道:“现如今还不是封官的时候,先以稳住局面为要。刘大牛!”

“在!”

刘乾龙对太子说道:“此人是毅勇军锐卒,对陛下的忠诚可昭日月,也是当初在北京城护着陛下从百万贼军中杀出来的勇将。恳请陛下封其为内卫指挥使!”

虽说巡防营的兵马上就会过来,但巡防营终究是外人,仅仅只是负责守卫皇城,这宫城之内的守卫工作一定要用最贴心最可靠的自己人。

眼下,也就只有毅勇军可以算是太子的自己人了。

太子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允了。

作为毅勇军的小小队官,刘大牛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新朝的内卫指挥使。

和王宣同王大人不同,刘大牛显然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也知道具体怎么做,马上就带着两个小队的毅勇军士兵去召集数量众多的宫廷内卫,开始履行保卫内廷的职责。

“陛下请传旨,召高起潜觐见!”

高起潜是三大营的监军之一,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招他觐见,用意不言自明。

这是要他表明效忠新朝的态度。

“再请陛下传旨,颁安民大诏。”

“再请陛下降旨,召在京各部、堂、监、司官员觐见!”

所谓的陛下传旨,其实根本就是刘乾龙的意思。

他的每一个部署都非常合理而且对于稳定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道道所谓的圣旨传达下去,至于能不能真的贯彻执行,谁的心里也没有一个准数。

毕竟这南京方方面面的势力会不会承认这个新的君主还是一个未知数,弘光朝旧臣会不会反扑同样尚未可知。

只有刘乾龙信心满满,仿佛大局已完全在掌控之中。

没过多久,巡防营奉调而来。

又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在黄宏东的带领之下,兵部堂官们纷纷前来。

黄宏东黄大人绝对是个演戏的好手,隔着老远就跪拜下去,膝行上前,匍匐在地高呼“万岁”:“臣兵部右侍郎黄宏东,久盼我大明正朔,虽望眼欲穿奈何奸佞当道。今拼着一身性命斩了奸贼贺一天,才有机会崇拜陛下。臣等来迟,万死莫赎,臣等万死……”说着说着,这位黄宏东黄大人就掉下泪来,声音几度哽咽渐渐泣不成声。

其他那些个兵部官员也有样学样,半真半假的哭个不停。

明明知道这些人是在演戏,太子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感佩”的模样,亲自身手将他们逐个搀扶起来:“卿等心怀大明,尽皆良直忠效之臣,我……朕怎忍加罪于卿?平身,赐座!”

一幕臣忠君贤的好戏在刘乾龙面前演的精彩纷呈!

到了傍晚的时候,三大营监军之一的高起潜奉命进宫陛见。

高起潜本就是崇祯朝的旧臣,早在崇祯登基之前就在信王府了,和太子之间不仅仅只是君臣,还有一层主仆的关系。

他能够奉命进宫陛见,本身就表明了效忠太子的态度。

三大营之一的高起潜已经表达了效忠新朝的态度,还有外面的毅勇军,江南新朝一般的军事力量已经归到太子的旗下,剩下的事情不过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已。

在高起潜表明态度之后,局势立刻就变得明朗起来。

还在观望准备骑墙的各方势力终于看清楚了风向:太子已成为大明朝这半壁江山之主了。

一时间,在京的官员纷纷连夜叩阙,跪守在宫门之外等着新皇帝的接见。

什么虎踞龙蟠形胜地,什么两千年吴楚帝王气,不过是在老子的股掌之间罢了。

宫里头的君臣相宜的好戏还在上演,刘乾


状态提示:第175章:臣忠君贤--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