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255章:御花园
波澜不惊之中进行,却足以证明朝廷对毅勇军还是有些忌惮之心。

皇帝起身,亲自给张启阳和高起潜二人斟了一盏美酒,二人赶紧站起身来虚虚相让。

“这件事说完了,两位爱卿又都在,刚好趁着这个机会说说别的事儿。”皇帝打了个手势,示意二人不要那么拘谨:“洪大郎在豫南赣西一带于伪清激战数月,战功卓著战果斐然,朕深以为慰,欲行封赏事。已给郎将军拟了个抚宁侯的爵位,其他各部皆有封赏。”

大红狼和刘春生奉张启阳之名,率部前往豫南、赣西一带开辟新的战场,已经过去大半年了,打的还算不错。

但也仅仅只是不错而已,远远谈不上“战功卓著”,更说不上“战绩斐然”。

那一带本就靠近颍州,各种补给非常便利,而且那一带本就靠近大红狼的老巢商城,又历经多年战乱早就被打烂了,根本就不存在大规模的敌对势力,能够快速打开局面本就是预料当中的事儿。

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战功”的,也不过是占领了虎头、长岭两个关口而已。

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战斗了。

虽然大红狼和刘春生并没有经历过太过于激烈的战斗,但却打开了从赣西、湖广通往豫南的通道,这才是最有要紧的战略目标。

从陕西老巢撤出来之后,经豫西南下,闯军的主力大举进入湖广,和清廷英亲王阿济格部已经众多的新附军反复激战。

开始的时候开能打的有来有回,随着李自成的身死,闯军很快就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生存环境极度恶化,清军的战略合围之势已经形成。

关键时刻,张启阳派遣大红狼部开赴过去,并不和清军主力直接交战,甚至没有加入到湖广战场,而是在边角处打开一个口子,始终控制着两个关口。

那大红狼本就是闯军旧将,很快就和闯军各部取得联络,让他们通过关口,跳出清军的包围圈,陆陆续续撤退到了商城以东颍州以西的“三不管地带”,避免被清军彻底消灭。

作为臣子皇帝嫡血,复隆皇帝一直都对闯军怀有深切的仇视,但是这一次,却很罕见的改弦易辙,不仅直接加封了大红狼一个抚宁侯的爵位,还对撤退出来的闯军各部大肆封赏,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招揽之意。

因为有了大红狼的“珠玉在前”,在李自成时候走投无路的闯军残部纷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摇身一变就从军变成了官军。

虽说接受招安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和被打散的残部,战斗力到底怎么样绝对值得怀疑。

但好歹还有人数上的优势,从字面上看,朝廷等于是凭空多出了一万多人马。

放下“君父之仇”,积极的招揽闯军残部,共同抵抗强大的清廷,对于江南朝廷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至少,他们已经放下了虚无缥缈的“意识形态”,变得更加务实。

但这事儿朝廷做的很不地道,简直就是在和张启阳争抢功劳。

当初招揽大红狼、廉金斗部之时,就是张启阳一手而为。

又派遣大红狼和刘春强率部过去解救湖广的闯军残部,也全都是出自张启阳的手笔。

自始至终都是毅勇军在出力,朝廷几乎什么都没有做。

好不容易打开了一些局面,朝廷就用一纸空文和很多虚头巴脑的爵位和任命,把那些闯军残部变成了官军,这不仅是坐享其成还是在抢张启阳的功劳。

朝廷抢臣子的功劳,这事好说不好听啊。

所以,复隆皇帝才专门选了这样一个机会,私下里和张启阳说起。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抗伪清,本就是当务之急,陛下如此作为,臣深以为然。”

在张启阳的心目当中,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说功劳到底是谁的,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张启阳并没有和朝廷理lùn_gōng劳谁属的问题,而是很仔细的说起了安置闯军残部、派遣官员治理地方上的细务,这让复隆皇帝非常高兴,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愧疚。

朝廷对张启阳的态度,就算还没有达到猜忌的程度,至少也是颇为忌惮。

掌控闯军残部当然是为了建立“抗清统一战线”,却未尝没有壮大直属武力减少对毅勇军依赖的用意。

而张启阳却表现的如此公忠体国,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事事以大局为重,反而显得朝廷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11百度一下“回到明朝做权臣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状态提示:第255章:御花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