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快穿之造梦师>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知青(21)

绿萍只是普通河里生长的浮萍,她把绿萍和自制的肥料拌在一块儿,接着洒到自己在农科所开辟的实验田里。

等到红星村收完小麦种玉米,玉米也快成熟的时候,实验田里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添加绿萍的地和普通的地相比,粮食产量确实更高。

周曦月布置了数十个对照组,最后发现确实是绿萍导致的粮食产量提高。

她立刻把这个结果汇报给李教授。

李教授也非常惊奇,绿萍只是普通的藻类,矿物质含量也没有值得让人注意的地方。对于提高庄稼矿物质含量远远比不上化肥。

为什么就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呢?

李教授申请了更多科研基金,并且聘用周曦月成为研究员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经过两年研究,根据这种藻类制作出一种新式化肥。

这种化肥能够帮助植物从土壤中更容易吸收矿物质,并支持了植物制造氨基酸。??

还强化了植物组织,并帮助它耐受更高的温度和土壤盐度。??

正好李教授的杂交冬小麦项目也获得一定的成果,新的种子和新的化肥被送到红星村。

红星村现在发展的很好,昌莲萍回到红星村,和一些知青一起开办了农村合作社,专门生产农业制品。

比如利用麦秆做各种工艺品,荆条竹条编框,还自制麦芽糖冬瓜糖等小零食。

红星村现在的经济早就不依靠地里的庄稼了,但是由于红星村的名声是庄稼建立起来的,现在依旧每年使用农科所新出的办法种田,每年的产量都有所提高。

因此报纸上每到秋收的时候,总有红星村的一席之地,依靠着这些名声,红星村的农业手工合作社盈利颇丰。

新的种子送到红星村,村民们现在都知道了科学的巨大的力量,上面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结果今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九百斤。

这个消息就连村长都有些不信。

让人把粮食称了三次,看到数字后才相信看到的数字不是自己的幻觉。

连夜就把消息告诉公社和农科所。

周曦月和李教授也密切关注红星村的情况,为此还专门找有关部门给红星村拉了一条电话线。

消息传到耳边的时候周曦月和李教授都非常高兴。

证明了这种新式化肥的作用,立刻就让农科所申请了专利。

周曦月在农科所也算站住了脚跟。

之后就是频繁的报道,红星村每年都在中央报纸上出一次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的报道。

今年这种宣传势头更加猛烈。

红星村的村长和周曦月李教授都出了名,这时候周曦月不再浮躁了。

因为她明白,在这条路上,现在这个成绩远远称不上好。

粮食产量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被一时的繁华迷住了眼,以后还怎么安下心踏踏实实做研究。

面对采访的时候就表现的很平淡。

她平淡早了。

当新式肥料被验证出对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有同样的提高产量的效果时,这个新式肥料立刻跨出国门,走向国际。

原先在化学肥料肥料这个领域,一直是外国遥遥领先。

世界上第一个化学肥料-过磷酸钙研制成功在1843年,之后随着智利硝石和钾盐矿的发现,到合成氨的发明,世界上建立起巨大的化肥工业。

而我国引进化学肥料在二十世纪初,到如今化肥工业依旧没有发展起来,一直引进的是外国的肥料,比如尿素,很多就是引进日本的。

如今有了新式肥料的出现,可以说我国终于可以在国际上扬眉吐气,而新式肥料出现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植物营养学科的巨大发展。

一切能出口到国外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号,周曦月和李教授的名号红遍了大江南北。

李教授和刘教授都很高兴。

只是这次心中不是滋味的轮到刘教授了:“小周跟着我学化肥知识,我尽心尽力教她帮她打基础,结果是你给教出师的。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啊。”

李教授就笑:“小周出息了咱们都光荣,要不是你教她化肥方面的知识,她不会找出绿萍的功效,也就不会研制出新式肥料了。归根到底,都是咱们农科所的荣誉。”

农科所也跟着出了名。

两人商业互吹一番就各自工作去了。

在农科所,每天都会有人出成果,只不过有的成果需要试验期,有的成果公布了暂时也不会引起重视,所以李教授对这方面看得很淡。

他的专业还是研究杂交冬小麦,依靠新式化肥出名,总让人感觉是投机取巧了。

随后李教授就牟足劲要在自己的本职研究上有所突破。

周曦月对自己火到这个程度,有些惶恐。

原本籍籍无名的时候还好,想做什么就做,就算研究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但现在她被推到这个高度,如果一个信心满满的研究的最后失败了,肯定少不了流言蜚语。

不过她作为科研人,怎么能怕失败?

有李教授这个埋头工作的好榜样,周曦月也就抛却杂念,专心致志进行自己的研究。

她现在的研究转到土壤肥力这方面。

因为她逐渐认识到杂交冬小麦的种子质量越好,需要的土壤肥力就越大。土壤肥力短期可以通过化学肥料提高,但土壤有承受限度。

肥料太多烧苗,土壤板结,造成河流土壤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知青(2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