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第141章 陷阱

一名部将建议道:

“将军,属下以为只能撤军!”

“即便我等攻下大梁,被楚军包围亦是无徒劳无功!”

这话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大梁对于秦国的问题其实一直都不是魏国而是楚国。

楚国距离大梁太近,而且楚国的曹州与陈城两地还是一南一北扼制大梁,于是楚军很容易对大梁形成两面夹击亦或大纵深包抄的形势。

王翦与杨端和不是没考虑过楚军来援的情况。

只是他们没想到楚国在内部大乱之后能如此迅速的组织起二十五万大军,而且战略还是穿插包围……

这时秦军将领位就会想:如果被楚军包围,夺下大梁还有意义吗?

这就相当于外面已经撒下了大网,而网里的鱼虾还在互斗。

杨端和犹豫了一下,他心里其实也倾向于撤军。

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山”,对秦军来说留住部队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灭不了魏国还可以等下次,军队要是被围歼了就不是那么容易恢复元气了。

杨端和的犹豫并不是要不要撤军,而是在考虑撤军前要不要先水淹大梁,就算灭不了大梁也可以让魏国难受一番。

这时,沈兵却语出惊人:

“将军,属下以为我等不可撤军。”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

李岩面带不屑驳道:

“你一个工啬夫又能知道什么?”

“带兵打仗又岂是你想的那般容易?”

“你只管做好你的木艺……”

也难怪李岩会质疑。如果不是因为沈兵之前猜到补给线会被袭,像这样的军事会议沈兵这工啬夫甚至不该也无权参加。

杨端和瞪了李岩一眼打断了他的话,然后转头问沈兵:

“啬夫旦说无妨,我军为何不能撤军?”

沈兵不答反问道:

“属下想知道,若我等撤军又会如何撤?”

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回答:

“自是西撤回秦。”

秦军原本有三个方向可以撤退。

但此时情况有变:北有二十万楚军主力,南有五万楚军攻阳翟,秦军要撤就只有一个方向……往西撤回秦境。

其中南面虽只有五万楚军,杨端和这十万大军有十足的信心能将其击败,但就怕被其拖住无法逃脱最终反而会坏事。

沈兵回道:

“若是往西撤,只怕便中了楚军奸计了!”

李岩笑道:

“危言耸听,若是西撤也不行,难道还往东撤不成?”

一众部将听着这话发出一阵笑声,因为往东就是楚国,自然不可能。

杨端和与沈兵接触最多深知沈兵的本事,所以倒没有像别人一样轻视,他用略带责怪的眼神环视了众人一眼,接着就问着沈兵:

“啬夫请讲,西撤为何中楚军之计?”

沈兵问了两个问题:

“将军,不知大梁距秦境多远?”

“若我军正常行军需几日才能回秦?”

杨端和回答:

“正有九百里,少说也要十余日才能回秦。”

沈兵道:

“这便是了。”

“我军大多为步军行军缓慢,楚军又怎会容我行军十余日撤回秦境……”

李岩打断沈兵的话:

“楚军是欺我无粮,否则以我等十万军力又岂会怕了那二十万楚军?”

这话说的倒也没错,秦军战斗力强悍,如果不是粮道被断便是以一敌二也有一拼之力。

李岩又补了句:

“何况我等行军速度慢,那楚军又能快到哪去?”

“用骑军包抄?那点骑军又何足道哉?”

这时代的骑兵并非主力,就算有也不多,所以按常理的确挡不住这十万秦军。

但沈兵却有不同看法。

沈兵指着地图上秦军撤军的路线道:

“首先,这九百里楚军不会让我等好过。”

“楚军必会派出骑军赶在我军前头拆桥破路或设伏偷袭。”

“是以我军实际行军时间将远超十余日,等我赶到秦境附近时已成疲师。”

杨端和神色越发凝重,点头赞同道:

“疲军之策,楚军自当如此。”

李岩勿自不服:

“即便如此,我等也可在我部接应下成功回秦。”

“李信将军正在秦魏边境!”

“那点楚兵又如何能挡得了我军两面夹攻?”

沈兵回答:

“若只是楚兵,的确挡不住我军。但若加上魏军呢?”

李岩有些惑:

“魏军?”

沈兵指着地图上的安邑位置说:

“安邑原是楚国都城,其恰好地处秦楚边境。”

“楚军可借口前来援救魏军伐秦,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安邑甚至得安邑军民相助。”

“到时……”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变色。

因为所有人都会想到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情况。

那安邑不需要把秦军击败,只需将秦军挡上几天然后楚军就会从四面八方赶上来。

杨端和叹道:

“啬夫所言甚是。”

“除此之外我等还忽略一事。”

“被困于大梁的那二十万魏兵又岂是易与之辈?”

“此时他们不过是因为决策失误无法出城作战而已。”

“若我军一撤……这些魏兵定会出城衔尾追杀。”

“到时,我等要面对的又岂是二十余万楚军?还有这数不清的魏军!”

这也是沈兵想说的。

别看现在魏军被困在城里像个龟孙似的毫无


状态提示:第141章 陷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