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二百零四章 图谋界桥
这些著名的城池攻防战等。

这里面除了长社之战的黄巾军,合肥之战孙权稍微拉垮一些以外,其它城池攻防战当中,防守那一方基本都是处于被围困的弱势地位,甚至长社之战和合肥之战也是这样,只不过皇甫嵩朱儁张辽成功地反击了而已。

毕竟在城池里,外不能联系友军,内部又是惶恐不安,想逃跑都不容易。所以大规模战争,都是在野外安营扎寨进行攻防对垒,至少还有条活路走,不会在城中死守坐以待毙。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袁绍把军队都集中在城池当中,刘备军准备充足,不管是围点打援也好,还是强攻城池也罢,袁绍都不可能守得住。

因此只要袁绍不蠢,必然只能毕其功于一役,选择与青州军在野外进行决战。

荀攸和田丰已经研究很多天了,早就有了想法,听到陈暮的询问,荀攸就说道:“冀州并无天险,且袁绍骑兵尽失,野外正面对垒,他的胜算不大。不过冀州多河流,若我是袁绍,必然占据一条河流必经之路,以阻拦我军过河。”

“不错。”

田丰点点头道:“我与公达探讨了许久,认为袁绍只可能在两条河流设防。”

“是清河与漳水吧。”

陈暮随口说道。

“是的。”

荀攸道:“冀州河流虽多,但都是小河,地势根本不险要。唯独清河与漳水乃是大河,河流宽阔,水势浩大,我军要想攻打魏郡,也必须过此二河,所以袁绍必然在此二河与我们决一死战,目前我们认为在清河沿线,第一个点应该是广宗的界桥,第二个点应该是魏县的魏桥。”

“只有这两座桥比较大,能通过大型军队,其它小桥或者浮桥则很难通过那么多人马。”

田丰补充道:“至于我们构造浮桥的话,也需要不少时间,袁绍必然会关注我们的动向。一旦我们从其它地方建造浮桥,他必然会选择在河对岸安营扎寨,阻拦我们过去。此战不必当初我们在大河故渎一战,要想取胜,恐怕不容易。”

“你们认为呢?”

陈暮问。

荀彧和田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界桥。”

“嗯。”

陈暮点点头,其实大战的地点选择并不在于袁绍,而在于他们。他们想从哪座桥过河,或者选择这两条河流当中某一个地点建造浮桥渡河,袁绍就会选择在那个地点对他们进行阻击。

就如同著名的升遗电影,《让子弹飞》当中的名言一样。人埋在哪里,事就得出在哪里。事出在哪里,黄四郎就得跟在哪里。

界桥之战为什么会发生?

是因为公孙瓒当时气势如虹,想要渡过清河直接进攻魏郡,所以才打算从界桥过去。于是袁绍就在界桥拦截他,通过鞠义的先登死士,一举将公孙瓒击败。

同理还有官渡之战。

曹操只是选择了官渡河作为拦截点,具体的渡河点还是袁绍自己抉择,他打算在哪里过河,曹操就会在河对岸扎营。

因为官渡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河,但这里泥沙淤积,地质柔软,不适合骑兵以及步卒大规模进攻。

所以曹操在此处死守,人数众多的袁军就很难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事实也证明,曹操的选择是对的。哪怕袁绍数倍于曹军的兵力,因为官渡河地势的问题,使得曹军营寨坚固堡垒,张郃高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攻破。

现在就轮到青州军开始抉择起来。

是打算像公孙瓒一样,从界桥过河,还是选择另外一座桥梁魏桥过去?

清水的上游就是洹水,魏桥就在洹水下游,从这里过去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离洛阳比较近,这样如果他们在魏桥与袁军对峙,洛阳军则可以趁势从洹水上游渡河,然后在魏桥对岸进攻袁军,两面夹击。

但坏处也很明显。

那就是界桥的位置是在清河中游,在清河国与巨鹿郡的交汇处,刚好处于清河国与魏郡的中间。

如果青州选择无视界桥,越过界桥南下往魏郡的魏县方向去,则袁军可以从界桥出击,犹如将一根绳子从中间剪开一样,随时可以断青州军的粮道和退路,对于青州军来说,非常危险。

所以包括荀攸田丰在内,都认为应该从界桥进攻。

至于搭建浮桥。

除非安不得以,二人都不打算考虑。

毕竟界桥和魏桥都是大型石桥,本就坚固,如果临时搭建浮桥,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遭到袁绍的半渡而击。还不如从原有的大型桥梁过河,这样更加方便。

“界桥确实是第一选择,过了界桥之后,则南可取平恩斥丘,西可过薄落津,进入巨鹿郡,绕到魏郡北方,奇袭邺城。”

陈暮对二人的判断表示赞同:“更重要的是,界桥处于清河中游,如果界桥在袁绍手里,他可以随时派兵过河,清河国数百里都无险要之地,直接进攻我们的粮仓,断我们的粮草,所以界桥一定要控制在我们手中。”

“只是要取界桥,恐怕不容易。”

田丰摇摇头:“我们能够想到,袁绍肯定也会想到,大军在河对岸安营防守,我们想要过河,难如登天。”

陈暮想了想,沉吟道:“或许我们可以让洛阳那边配合一下,以声东击西之计应之。”

荀攸思索道:“子归的意思是,佯攻魏桥,让袁绍觉得我们会从魏桥过去,等他大军分兵去魏桥之后,再突袭界桥?”

“正是。”

陈暮赞许道: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四章 图谋界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