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

“界桥!”

魏郡,邺城,袁绍府邸之中,诸多谋士汇聚。

许攸荀谌刘惠审配等人目光深邃,几乎都是同一时间看着舆图上的那一点。

这一点正是位于清河中游,巨鹿郡与清河国的交汇处,巨鹿郡广宗县西面的清水河上的桥梁界桥!

历史上公孙瓒为什么和袁绍会在界桥发生战斗?

就是因为界桥属于重要的交通要道,要想过清河,就必须从这里过去,然后才能攻打魏郡。

当然,也可以顺着清河南岸一直往上游洹水方向去,但那样绕得太远。

何况不管是历史上的公孙瓒还是现在的青州刘备,进攻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向往西南方向进攻,也就是从后世山东德州往河北安阳方向打。

后世的地理环境可能会出现很大差别,但在汉朝,魏郡的西北面方向,基本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平原区,几乎无险可守。

整个清河国以及渤海国,都是冀州最好的产粮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繁多。和帝时期,光一个渤海郡人口就能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清河国也有七八十万。

所以这两个郡国可谓是骑兵最好的战场,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要么是发生在清河边的界桥,要么是发生在黄河边的龙凑,还有巨马水之战,直到易京攻防战,才不是在河边。

从这一点上来看,袁绍的对敌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知道河流附近能有效限制骑兵的功能,所以才把决战地点每次都选择在河流边上,以防止公孙瓒发挥出骑兵的优势。

如今青州军大军来袭,袁绍虽然现在还有接近二十万的部队,但骑兵全军覆没,只剩下大量的步兵,导致他已经失去了和刘备在野外进行大规模决战的能力。

因为随着马镫的发明,骑射已经不再是原本骑术高超之士的专利。普通骑兵也能做到一边骑马一边射箭,而且这项战术本身就是青州发明。

这样一来,在平原上步兵和骑兵打,基本就是活靶子,很容易被放风筝。

所以袁军就只能打阵地战。

这就是通过双方的兵种配置得出的结论,而且打阵地战对于袁军来说,本来就更加能发挥出步兵集团结阵的优势。

毕竟青州军的陷阵营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冲锋陷阵,无往而不利。如果在野外打,重甲步兵的杀伤力太大,袁军没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因此他们也只能选择在河边,河边泥沙淤积,土地较为柔软,不仅能限制骑兵的发挥,还能限制重步兵,可谓是一石二鸟。

袁绍在听到谋士们的分析之后,也认为确实只能在河边与敌人进行决战,但具体位置,他们还没有商量清楚。

郭图和辛评认为应该在甘陵城做第一道防守阻击,主要原因在于甘陵城是清河国治所,城高墙厚,经过多年经营,已经是对抗青州前线,放弃实在可惜,哪怕不能做决战地,也该留守一部分兵力。

而许攸刘惠等人则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大军就驻扎在界桥一带,这是青州军的必经之路,就在这里与青州军决战即可,没必要分散兵力给敌人。

因为双方有分歧,所以吵了好几日,大家都各有自己的道理。袁绍一时间犹豫,拿不定主意,吵了这几天来,一直都没有个结果。

“甘陵城高墙厚,乃是清河国治所,只需要派两三万人,足以抵挡十万大军。而且城池宽阔,储存两三万人一两年粮草都不是问题。此地必然不能就这样放弃,明公,你要想清楚。”

郭图力劝说道:“若是就这样把甘陵让给青州军,刘备必然以甘陵作为前线粮草运转枢纽,届时哪怕我们在界桥击败刘备,他也可以退守甘陵,重振旗鼓,再来进攻,明公,到时候我们就只能永远被动挨打,不能反击,恐怕对我军不利。”

辛评也赞同道:“明公,公则说的是对的。这样规模的战争,不是粮草问题的话,绝不是通过一战两战能够决定胜负,如果甘陵在刘备手中,进可攻,退可守,随时能再次出击,还请明公三思,甘陵绝不能丢啊。”

“笑话,你们的理由简直是无稽之谈。”

审配与郭图辛评荀谌颍川一派素来不合,冷笑说道:“甘陵如果分派兵马的话,城池就会作为孤军,到时候刘备把甘陵包围住,救还是不救?你们这是要把甘陵白送出去不说,还要搭上几万守军!”

“审正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郭图当时候就不乐意了,对他怒目而视道:“甘陵与界桥近在咫尺,如果刘备据城而攻,则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你觉得我们即便在界桥守住了他的进攻,他的粮草皆在甘陵,甘陵也必然守卫森严,我们难道还能对甘陵进攻不成?”

审配马上反唇相讥道:“既然是你郭公则提出来的要把甘陵留下,那不如就由你来担任甘陵守将。到时候刘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只期望你郭公则能够坚守住城池,不要怕得开城门投降就行。”

“审正南你!”

郭图双目怒睁,恶狠狠地看着他。

一旁逢纪与许攸默不作声,冷眼旁观,看着二人发生争吵。

历史上逢纪一开始也和审配不和,官渡之战后,因为逢纪与审配都公私分明,遂成为好友,组成派系。

但现在他们的派系还是不一样,逢纪许攸为南阳派,刘惠审配为冀州派,郭图辛评荀谌为颍川派,三方派系依旧争斗不休,处于互相敌对的情况,逢纪也自然不会为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