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

章武二年的大汉王朝发生了几件事情。

一是公孙度在二年春被彻底消灭,亡于公孙瓒与徐荣的东西夹攻当中,自焚而亡。

朝廷把幽州一分为二,幽州西部地区包括原来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郡,保留为幽州。

东面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莬郡、乐浪郡以及新并入的濊貊郡、扶余郡等地,合为六郡,改为辽州。

这些地方包含了后世辽宁省以及朝鲜的大部分区域,在当时来说还是一块很大的地区。

而三韩半岛目前还没有规划为州,原因在于它的面积太小,只有三郡之地。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按照陈暮的设想,三韩加上朝鲜,应是一块大州的面积,到时候合二为一,并入在一起。

至于辽州地区应该加上北面的扶余国、高句丽国、挹娄国以及沃沮国等地,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海参崴一带。

这片地方,划分出一州之地绰绰有余。

光东北这些地方,算上朝鲜,和海参崴,估计就不止东三省,具体面积应该在五到六个省左右。

只不过目前朝廷的兵马还没有杀到那么远,现在这些地方也都被东北的那些游牧民族占据,所以暂时就这么划分着,等将来大汉足迹往更远的地方前进再说。

而第二件大事就是孙曹之间的小规模摩擦。

其实孙策和曹操都知道,他们之间火并只能便宜了朝廷,最好就是联合在一起,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双方之间极为克制。

当初曹操得知朝廷兵马南下,进军南阳,于是给刘表下套,表面上答应和他结盟,实际上是打算南下夺取扬州。

结果刘表傻乎乎地发了讨伐刘备声明,希望天下正义之士联合一起,推翻朝廷,还政于章帝子嗣。

这个声明导致刘表成为了众矢之的,朝廷大军压境,让孙曹都认为夺取扬州的机会来了。

于是二人迅速南下,一人夺取了豫章,一人夺取了丹阳。

两家摩拳擦掌,即将火并。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朝廷在荆州的内应,长沙太守张羡忽然病死。

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了孙曹的行动,因为二人本来就打算趁着此次朝廷重心偏移到南方的时候,一决高下,彻底吞并对方的地盘。

要知道,现在豫州、兖州、淮北已经片成一大片,虽然无险可守,但孙氏仗着孙坚在刘备面前很有好感,因此一直是打着侍奉朝廷的名义为朝廷收复失去的土地。

所以经过鲁肃和周瑜推测,他们认为朝廷应该不会在这个时间段进攻河南。

更何况朝廷的不少兵马都往南阳、关中以及幽州倾斜,洛阳冀州青州的军队基本只能守卫本土,而不太可能入侵南方。

如此一来,你想吞并我,刚好我也想吞并你,并且运气好的是朝廷又没有时间来管他们,这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而在这个时间段,不管是周瑜还是郭嘉,都倾向于趁着朝廷无暇南顾的机会,吞并对方。

这样河南加上淮南淮北以及江东地区,那将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足够一名诸侯安身立命,甚至拥有不亚于当初刘备和袁绍的实力。

虽然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讲,即便是他们互相吞并了对方,也许还未来得及消化,就有可能遭受朝廷的打击。

但问题是如果朝廷在荆州关中幽州这些地方死磕,就算是打下来,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双方都需要时间,这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当朝廷在对北方、关中以及南方用兵的时候,是没办法顾忌河南以及扬州的,孙曹就能够有时间决一死战。

可随着张羡病死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朝廷是不太可能有实力南下进攻拥有襄阳天险的刘表,因此这件事情就只能耽搁下来。

既然不会对刘表大规模用兵,那么朝廷就有余力把目光转向河南。

一旦孙曹敢火并,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孙曹哪怕是已经得到了豫章和丹阳,都想更进一步的情况下,也只好偃旗息鼓,不敢再把目光窥视对方。

但虽然大规模战争不敢打,小规模摩擦却是不断,孙坚作为卫尉,在洛阳得知情况后,多次向朝廷弹劾曹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坚不是傻子,他虽然忠心于朝廷,但未尝不能看出儿子的野心。

可一来孙策没有直接反叛,表面上打的名义还是侍奉朝廷。

二来孙家军虽然由孙坚所创,但孙策已经在孙家军当中立住了跟脚,除了四老将黄盖、韩当、祖茂、程普会听从孙坚的以外,大部分孙家士兵都已唯孙策马首是瞻。

因此孙坚哪怕隐隐心中已经猜到,可他却有些无能为力。

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是孙策在带兵与袁术交战,孙坚本人忠于朝廷,在刘虞的号召之下,几次带兵北上帮助朝廷对抗袁绍,使得自己对豫州的管控松了许多,军队也大多被孙策控制。

而且现在他本人又被陈暮召到洛阳担任九卿,人都不在汝南,对于豫州的掌控就更一步被削弱。

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孙策已经彻底控制了孙家军,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孙坚或许清楚这样下去将来也许孙策会与朝廷为敌。

然而他不敢去相信。

毕竟自己忠于朝廷一辈子,到了年近五十的关口却因为子嗣叛乱而晚节不保,搁谁心里会想去信?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