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三国之风云再起>106章经略汉中5

106章 经略汉中(五)

刘禅知道,后世隋唐能够统一天下九州,缔造太平盛世,威震四海八荒,创造封建王朝前所未有之辉煌,均田制可谓功不可没。

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的开创性举措。均田制的实施,确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中央集权制,直接推动了府兵制的产生。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隋唐盛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五胡十六国互相混战,战争频繁几乎没有停止过,各族互相残杀,中原大地九室十空,死亡人口多达数千万之巨,特别是中原汉人更是损失巨大,只剩下区区数百万。由于老百姓死亡众多,产生了大量荒地,到处兵荒马乱,北魏政权兵源短缺,粮草匮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北魏颁布了均田令,一是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二是推行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邻长、里长、党长三长制。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削弱了豪族的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三是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使吏治得到改善;四是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大大巩固北魏统治。

如今大汉人口急剧减少,流民遍地,土地荒芜,社会动荡不安,与目前大汉帝国的形势十分相似。?张鲁痴迷修道,在汉巴地区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经济也是粗放之举,故而出现大量荒芜的无主田地,为均田制提供了实施的基础。

“公嗣,在想什么呢?”赵云道。

“四叔何事?”刘禅从沉思中惊醒过来,问道。

“均田制好是好,但我认为屯田制也不能不推行,尤其是在边境和边疆地区。”赵云深思熟虑道。

“当然,目前要迅速增强实力和军力,屯田制是最快的。所以在汉中实施屯田制和均田制并行,屯田制就依照赖老将军之法,招募流民推广;均田制在原住民中先行先试。同时,拟推行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邻长、里长、党长三长制。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如此,就可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掌握,”刘禅朗声道。

“少主英明。”众人一齐唱喏。

“由谁制定这两法具体措施呢。”赵云又问道。

“就由赖老将军、习先生牵头,罗蒙、杨松、阎圃、林离参与制定,要广泛征求各方各阶层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文本,由我进行修改。然后,召开会议逐条讨论修改,形成统一意见。定稿之后,再送到行大司马、左将军府,提请府议公决。”刘禅深思熟虑道。

“少主公深谋远虑,我等定当遵守实施。”众人躬身道。

“少主,属下认为,要试行均田制,必须摸清汉中各县各乡的田亩数和人口,以及水利、道路等基本情况。如此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阎圃道。

“大善,阎先生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刘禅道。

“在下十分惭愧,从张鲁多年,未曾为朝廷尽过一份心力。这数月来,西凉、陇西、巴西等地陆续流入汉中又有数万流民。为将功补过,安置好这些流民,我一连数天,夜以继日,赶制了这份奏表,以此表达我的赎罪虔诚之心。还请少主以数万流民生存为念,转呈主公予以批准。”阎圃说完,向刘禅献上一份奏表。

刘禅展开一看,只见表中对汉中的原有的旧田、张鲁开垦的新田、盐田和铁矿情况,有多少废弃、可继续利用和修复的水利设施等等数据,一览无遗,明细详实。表中还建议设立督农官,行农事辅导之职,并建议派遣司金中郎将至汉中,重新经营汉武帝时期就开始设置,已经中断数年的沔阳铁官。

刘禅大喜,把表递给庞统,对阎圃深深施了一礼:“阎先生劳苦功高,我代表家父和左将军府,以及汉中数十万百姓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表中方略十分契合汉中实际,我十分赞同。”

这份奏表,与其说是请求将流民妥善安置到汉中一地,倒不如说是一份以安置流民一事为契机,进而全面开发经营汉中的方略,其间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身为上位者必定心动。

“少主,这,这近十万,十万,流民百姓的安置,并非易事,至少要数十万顷土地。如果是开垦新田,时间是来不及的。”邓艾结结巴巴道。

“是啊,少主。士载之言十分有道理,近十万的流民百姓的安置确实是十分棘手的。”罗蒙谏道。

“士载,可有什么好办法?”刘禅问道。

邓艾胸有成竹道:“办法还,还,还是有的。


状态提示:106章经略汉中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