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穿越重生>三国之铁骑南下>第二百二十七章高干与田丰

这一战之所以能轻易地取得胜利,一是因为韩成平日里对士兵们的全方位训练,二是因为袁绍军的主帅安排不当。

韩成平日里对士兵们的全方位训练,主要体现在青龙军和朱雀军上。

奋武军的骑兵分为尖刀军、利刃军和青龙军。

其中,尖刀军和利刃军全部是由少数民族的骁勇战士所组成的。

这两军之人骑术精湛,马就是他们的双腿,他们挥腿自如;没有马匹,他们就像没有腿一样。

这两军之人皆是南匈奴族和鲜卑族的精锐之士,战斗力之强盛,自然无需多说。

相对来说,前期的青龙军就相对弱一些。

韩成来自后世,拥有发达的知识。

虽然从没训练过骑兵,但是想法还是很多的。

比如说让青龙军在北方大草原上专门训练骑术;在并州的城池内专门训练阵型。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充分的利用了空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青龙军的战斗力已经越来越强了。

当在两个地方同时训练的青龙军二合为一之时,已经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了。

单人作战的话,他们也许不如尖刀军;但若形成战阵对战的话,尖刀军却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就是训练战阵的结果,非一人之力可敌。

如此强大的骑兵,在黄忠等猛将的带领之下,朝着营外的袁绍军冲去。

瞬间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结果毫无悬念。

而袁绍军方面,失败完全是因为主帅高干的安排不当了。

高干也许是个文武全才,但高干最大的能力肯定不是统兵,而是揣摩袁绍的心思。

袁绍乃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

汝南袁氏,东汉末年最大的家族之一,自然和多数的世家大族联姻。

故而袁绍的子侄辈之人众多。

在袁绍占领冀州,青州,幽州三州之地,袁术大败于徐州之时,便纷纷前来冀州投靠。

这些人,若学文,那一个不是熟读经书之人?

若学武的,那一个不是武艺非凡之人?

高干依然能在他们中脱颖而出,没点拿手的‘绝活’怎么能行?

故而这一夜,高干刚刚任主帅,在军心不稳的情况下,依然力排众议,果断出兵。

正是因为高干知道袁绍心里的着急。

这时的高干,并没有什么错误,然而,错就错在出兵方式上。

趁夜袭营,最好的方式便是鞠义的方法—“以点破面”。

集中精锐军力,强攻大营门口,若趁着夜色的掩护,更能事半功倍。

然而,高干并不想采用鞠义的方法。

不是这种方法不好,只是心里的不服气罢了。

毕竟鞠义是自己的‘前任’,还是被撸的那种。

高干的方法是让大军从五个方向同时进攻奋武军大营。

这种方法,在白天也许能奏效,让韩成首尾难顾;

但在夜晚,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有很多了。

首先韩成的兵力不会在情况不明之下,到处调动,定会聚在一点,随时支援各处。

然后就是漫漫黑夜,不仅防守的奋武军看不清,就连进攻的袁绍军也看不清。

这种情况下,朱雀军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了。

因为朱雀军曾经训练过一段时间的夜战。

高干情况不明,吃了个大亏。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吃亏了,初战不利,就应该立即撤兵,固守大营不出。

但高干知道现在撤兵的下场,故而还抱着韩成‘并不知情’的一丝侥幸的心理。

然而在天亮之后,奋武军中的众谋士果断出手,瞬间破解了高干身上的‘面纱’。

于是乎,此战的结果毫无悬念。

据战后奋武军的统计,此战共斩杀袁绍军一万余人,俘虏四万多人,获得作战物资不计其数。

......

高干战败的消息,随着数量众多的逃兵逃回袁绍的大营而被袁绍所得知。

袁绍听到消息后,勃然大怒。

袁绍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仅仅过了一夜和半日的时间,自己的八万大军就被奋武军打的落花流水。

是韩成故意示敌以弱,还是高干的才能太过于平庸?

如果是前者,自己输得不亏;但如果是后者,自己和鞠义的打赌就要输了。

自己可要向鞠义赔礼道歉的啊。

这是不可以的,也绝对是不允许的。

想到这里,袁绍对着营帐外的亲兵大声吼道:“高干死了没有?”

亲兵知道主公的脾气,只能默默地回道:“主公,现在情况不明,暂时未看到高将军回来。”

袁绍的怒喝声再次对着亲兵传来:“赶紧去找,找到后,带来见我。”

亲兵回了一声‘诺’之后,便匆匆而去了。

......

在伊河畔作战的袁绍军中,高干是最先逃跑的那一波人马,同时,也正是因为高干的逃跑才导致袁绍军队的失败。

高干逃出十里之后,仍然心有余悸。

这个黄忠,可不是一般的凶啊。

颜良和文丑号称勇冠三军,但在这个黄忠面前,屁都不是一个。

见身后并无追兵追来,高干才悄悄地放下心来。

然后思索如何和袁绍解释。毕竟自己战败了。

一刻钟之后,高干计上心来。

先找了一个地方,把自己弄灰头土脸,像刚刚经过一番大战一样。

然后在大营外摆出一副收拢散兵的样子。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七章高干与田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