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余生未曾指教>第2夜有谁会跟你走到更远

哪怕是再好的作家,在提起笔之前,在手指接触到键盘之前,拥有的都只是一种冲动,一种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只是对于本人来说,这种冲动他们并不懂,不知道将要写下的会是怎样的来寥寥数字,而他们,又将串联成什么样的语句。

这是我一个以写文为生的朋友在喝醉之后告诉我的一句话,听在耳中就像是一句疯言疯语。文字之于作者,就像是亲儿子一样的存在,又有谁会在不了解要写的究竟是什么故事时就落下笔墨?这太不现实,听上去过于魔幻。

我权当这是个笑话,没多想。毕竟他也过的穷困潦倒,我们一干众人都把他叫做不入流的作家。看上去,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没有靠着写文扬名立万的根本所在。

大抵所有人写东西的时候都有些怪癖,听说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一气呵成,就像是教我们文学史的老教授写东西时就最经不起打扰,听说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导员就因为通知开会扰了先生的雅兴而被搂头盖脸的一顿骂。他这个不入流的作家也有个怪癖,写东西时总是喜欢找一首曲子,然后对文字的思考和对声音的接收双线并行,他告诉我,这就是艺术。

我个人无法接受他这样的创作风格,甚至无法想象从耳麦里传来嘈杂的电流声时他究竟是怎样思考的。可能不只是在我的眼中,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所做的不过是应付手中的文字,应付手头的任务,然后万事大吉。所以双线并行,然后放空掉脑子,于是效率也高,码字也顺畅。

可是没想到,当期末到来一众人都在忙与应付两万字的时,他用这种魔幻的方法和超现实的理念成了完成的最好的那一位,甚至和字数明显不够的众人相比,他的作品还超出了那么一点。

于是我等众人灰心丧气,没想到自己倾注大量时间堆叠起的字山辞海还不如人家不费心力的应付之作,更有甚者被打击到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生起了知难而退的念头。

不过好在他嘴巴不严,不过是两罐青啤下肚,就滔滔不绝的跟我们说起了理念。当然,一圈听下来也只是让我等凡夫俗子更加的云里雾里,他那一套理论无非就是自己指尖碰触键盘的瞬间就开始了动作,洋洋洒洒的完成了他没有仔细计划过的文章。而说完这些,他便倒地不起,没了和我等交流的能力。

我们研究了这篇老教授青眼有加的作品,不过也只是脑袋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号,从题材到设定再到描写,整篇文章找不到任何新颖之处,发生在年轻男女间的老套但是并不狗血的爱情故事,甚至找不到一个浪漫的字眼。

于是众人不由得开始诟病起老教授的眼光,开始揣测是不是这一个故事和教授年轻时的情感经历有什么相似之处,触动了那些或是美好或是忧伤的回忆,不过这些想法在吃了一顿散伙饭之后就不了了之,毕竟虽然分数低,但是不挂科也就足以慰劳考试周内所谓的付出和努力。

人这一生就像是一个环,那些你昨天没解决掉的事情总会找个机会回到你的生活。当年吃了散伙饭之后一众狐朋狗友说着常联系的话语之后作鸟兽散,分赴西东,也不回头,也不挥手,把那些青春里难以理解的东西抛之脑后,成为一个又一个留在校园里被叫做遗憾的未解之谜,然后什么也不管的就冲向新生活。

我把那个穷酸的作家抛之脑后,然后考研,上岸,一路攻读,最后留校当了辅导员,虽说从那以后就享受起了别人眼中的稳定收入,然而也被一天天重复着的工作和琐事消磨了青春的余温,以前看着很有兴致的花花草草,在过去的一天天里变得索然无味。

留校,意味着很多,过去的熟悉的东西总是近在眼前,一个个像是愣头青才能做出来的事在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身上重演。每当看着曾经发生在那几个狐朋狗友身上的事情出现在眼前,总是感觉过往的时间似乎悄悄的又来冒头,就好像一个云游在外的人,突然推开了家里的门。我笑着对这段回忆说你好,可是一个字都没出口,就已经先挥了挥手。

人是种怀旧的生物,就算被新的人填充了日常的生活,也总是会怀念起以前的事情,尤其是当留校之后,哪怕只是在校园里随意的走走,也经常会看到不少以前看到腻烦的东西,然后往事一件件的涌来,如同海浪一般,然后就突然意识到,虽然过往的痕迹都在,可是记忆不能够填充满空旷的校园。

说来也奇怪,本以为最快意的事情会在回忆中出现的最多,却没想到翻涌的最起劲的,都是那些让人不甘心的东西。就好像过往没有在意的那个穷酸作家,成了最让人牵肠挂肚的琐事。

可能也不是很在意,只是他的住所和学校恰好在同一片郊区,不算远的距离让彼此成了成本最低的青春见证者,也缩短了记忆从大脑到眼前的距离。

总之,忙完一天的工作,两个人经常在学校对面的小酒馆碰头,干上两杯之后他回去写他那没什么点击量的书,我回家整理没头没尾的会议记录。彼此的近况,过往的云烟,什么都不说。

老朋友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这样,不是一个哭诉的肩膀,不是谈起回忆的载体,不过是彼此见一面,即便什么话都不说,也逐渐让以前的记忆变得鲜活。

然后,然后我就想到了他之前那篇远超两万字的期末作业,半醉半醒之间点亮了老电脑,然后从d盘的某


状态提示:第2夜有谁会跟你走到更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