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烈火与寒冰>第55章举一反三

要点就在于,移动靶在转变运动模式的时候会顿一下,时间很短的卡顿,比如它往左走,你不知道他走到什么时候,但是他往右转的时候,总要经历,停,再启动的过程,这个卡顿转换是有过程的,反应足够快的话你是能抓住的。

这个点,就是射击点。

时间很短,王燚估计也就是零点5秒左右,但是够了,100米的射击距离,加上人的反应,足够了。

有了这个发现,王燚兴奋起来。

他一下子放松下来,只是专注的用枪跟着靶子移动,有意让枪口总在靶子后面一点点,但他不急。

感受了几次靶子的转换时间,他越来越确定应该就是这样卡射击点。

当钢靶第四次移动到右边,瞬间停了一下的时候,王燚开火了,“哒!”

100米看的清清楚楚,铛的一声,击中了!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王燚又试验了几次,都成功了。

王燚很是高兴。

因为再体会着往下打,感觉就更清楚了,靶子提速和降速时候,这个速度的转变时间比方向的转变时间要更短,难度当然更大。

你的枪口要跟着靶子,和它一个速度,这时它突然加快,你的枪口就会慢一下,落后一点,这个转变时间就是给你的反应时间!

你要马上反应过来,做出速度改变的预判,提前开枪。

一般这个反应时间控制在1秒左右,这个时间钢靶不会再次变化。

王燚放下枪,眯着眼睛挨个看了看所有的钢靶,估了估,最快的转变时间都是3秒。王燚觉得这个应该是这条电导轨的频率极限转换时间。

正所谓,举一反三,王燚很快又明白了,为什么有人可以躲过子弹。

不是人家开枪打你,你去躲,而是你提前运动,让人家打不准。

人的反应可以有多快?老实说在子弹面前多快都没用,那么大面积的一个人,你要做动作身体要跟上,对于神枪手来说,这个反应时间是没意义的。他也许打不到你的头,但是随便打到哪里,让你失去战斗力,再慢慢打死你就行。

但我们能做到的是:一减少面积,尽可能蜷曲身体,当然,缩成钢靶那么大是夸张,但是可以尽可能小;二是不规律动作,让枪手没法瞄准,这是个很微妙的心理,对于一个标准的神枪手来说,长期的射击训练让他养成一个习惯上的桎梏,那就是瞄准了再射击,有把握才击发。那么你不规律的动作,只要让枪手没法准确的去预判去捕捉,那么他就不会贸然开枪。这也是很多所谓神枪手的瓶颈,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想过要靠感觉去射击。这无异于炼成神功的武林高手想要突破自己,必须先废去自己多年的内力一样,这基本上没人能做到。

王燚没有陶醉在自我满足中,他习惯性的开始深挖问题起来。

他想起了《绝代双骄》里的燕南天,正是开始被废去了内功,他才能再次突破瓶颈,步入超一流高手境界。

恍了会儿神,王燚思绪再次回到射击上。

那么如果遇到一个凭枪感出手的神枪手呢?他不会刻意去瞄你,凭感觉射击,怎么办?

王燚想了想,觉得最好的应对还是无规律动作,因为王燚自己的体会就是所谓的枪感,就是对目标运动规律的本能把握和捕捉,只不过你靠眼睛,人家靠直觉。

触类旁通,王燚突然想到大学打斗地主也是这样,那会儿打牌不看手里发的牌直接拿底牌的话输赢是翻倍的,但是有时候感觉打出来了,发牌的一瞬间突然就感觉到这一把有好牌。

然后经常拿起来一看,双王4个2,赢钱翻好几倍,就是这感觉。

又想回来,你的无规律动作会影响凭感觉出枪的高手的直觉,王燚觉得这样对付高手足够了。

那万一遇到了什么都不会,拿枪乱打的人呢?王燚又想了下一个问题。

那你不管是规律还是不规律运动,其实对乱打的人来说都一样。他根本不去判断你的运动轨迹。

那该怎么躲?这个问题王燚想了好久也没答案。

要说真有答案,他最后还真想到了有一个,就是,只能靠运气了!

王燚没有告诉班里人他的感悟,倒不是敝帚自珍,而是王燚觉得自己的认识也只是摸到了门槛,并不深,要想推广教给其他人,就必须的加深认识。

王燚越来越相信***那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你只有去实践起来,才有感悟,这还不够,你只有把感悟总结,升华成理论,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指导实际行动。

王凯从某种程度上帮助王燚验证了这一点。

因为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性指导性的东西,在他口中,练习,枪感,找到点,这几个词反复出现。

他在队员身后,走来走去,也就是纠正一些错误的姿势,扣扳机时候的动作,如何发力。

但是如何去射中移动靶,王凯很难有系统的,通俗易懂的理论性东西。

王燚觉得按王凯的这种训练,进化成神枪手的可能就有点像人类的进化一样,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总有一个猿猴出于各种偶然会拿起石头当工具,久了以后它就会觉得这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说白了就是多进行射击训练,几百发子弹你找不到感觉是吧?那么几千发呢?

想到这里王燚不禁哑然失笑,怎么自己会站在上帝视角看王凯。

不过王燚又转念一想,


状态提示:第55章举一反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