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我真是文艺导演啊>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态

拍片速度这个点确实是很多人不看好方远新电影的重要原因,其他那些导演,一年两年才能搞定一部电影。

而方远呢,就算不考虑最开始的《彗星来的那一夜》,从2016年9月《忠犬八公的故事》开拍,到今年2018年9月《返老还童》国内下映,正好两年时间方远已经拍完了三部电影,而且新的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

如此快的拍片速度,每部还都是自编自导,人们只能理解为三部电影都是方远早已构思好的,所以才能这样一部又一部地不断产出优质作品。

但新片风格跟以往几部电影大相径庭,不仅一下从文艺片转向了商业片,而且还是已经过气的青春片类型,这让有些人开始怀疑方远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们还举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初恋这件小事》总共才三千万的投资,这个数字相比起方远这种级别的导演来说显得实在太低了。而这不就正好说明了无论是方远本人还是远程影视其实都不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前景吗?

所以他们才会采用两个新人作为主演,通过降低演员片酬来压缩制作成本,以方远现在的名气来说,就算新电影拍成了烂片,口碑烂到不行的那种,照样会有不少人选择走进电影院一看究竟,三千万的投资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亏本的。

综上所述,这些人得出一个结论,《初恋这件小事》就是方远明知自己江郎才尽,试图转型商业电影,却又不自信害怕最后亏本,只好拍部成本不算太高的青春片,用来试探粉丝们会不会买账。

这么一通看似有理有据的长篇大论下来,不多加思考的话,还真觉得挺有道理的。

方远还没从那种晕乎乎的状态中清醒过来,要是一字一句地看手机上的新闻,肯定更难受,所以他也没细看,只是跳着看了几段。

看完开头,前面几段大致扫了一下,他直接翻到了文章的中间部分。

“回看过去上映的青春片,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特征,那就是这类型的电影普遍缺少与当下生活的联系,更像是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不论故事背景发生在大学还是高中、初中,这些电影几乎都只是在单一地怀旧,力图唤起观众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怀念。”

“着眼学校生活,这一点当然无可厚非,但这些青春片太过缺乏奋斗色彩,把成长的代价等同于放弃爱情、梦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这批青春片与其说是在怀念已经消逝的青春,不如说他们只是讲述了一个没有青春的青春故事。”

既然要拍青春片,当然需要了解一下已经上映的同类型电影,所以文章这一段里所点出的东西,方远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过去的那些青春片导演,好像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在他们的印象里青春就只能是遗憾的。为了能让观众感动,他们把故事都放在封闭的校园想象里,电影拍来拍去都离不开对青春的感怀,所以处处都透着一种刻意,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而《初恋这件小事》里虽然讲的也是初恋、校园生活、女生之间的友情,但不同于其他青春片里的主人公,小水和阿亮没有在面临成长带来的考验时,选择放弃当前的爱情、友情以及梦想,而是选择了用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文章的作者借着批评《初恋这件小事》的机会,把大多数的青春片都说了进去,可他不知道的是,其他青春片里最为缺少的奋斗色彩,正是这部电影所要着重展现的,这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他批评的这点,可落不到《初恋这件小事》上。

方远手指在屏幕上不停滑动,直接跳到了文章的末尾。

“方远明明接连拍了三部大热的文艺片,本该继续在这一类型里深耕,却转型去拍不擅长的商业题材。我想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他被接连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随便怎么拍都能成功。要么就是三部电影已经掏空了他脑子里的存货,江郎才尽只好谋求转型。”

“如果是前者,只能说方远没有吸取柏行的教训,电影的题材可以搞笑,但电影的拍摄应该是严肃的,如此随意对待,终会自吞苦果。如果是后者,那笔者想要劝告方远一句,实在没有想法,大可不必逼着自己拍,可以趁着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感悟生活,增长阅历,也能沉淀一下自己。”

退出这个界面,方远看了一下其他的新闻是怎么说的,发现都大同小异,有的报道甚至直接说方远会为自己的自大而付出代价,也许在票房上不会亏损,但毫无疑问会失去口碑,以后的电影将再难获得观众支持。

不止媒体这么说,底下的评论大多也是这样,电影还没开拍呢,他们就认定了这是一部烂片,认为方远一定会迎来自己导演生涯的滑铁卢。

“你刚才说记者在各种抹黑我们,可是我看了几篇报道,发现全都是骂我的,你的名字一次都没出现过啊。”方远笑着将手机递了回去。

“额。”柏行挠挠头,他的话是有点夸大了,娱乐记者永远在追逐热点,而他现在的热度显然是没法和方远比的,那些记者写报道的时候才懒得提起他呢。

为了缓解尴尬,他连忙把话题转移开,“方导,有这么多人黑你,怎么感觉你没受什么影响啊?”

方远摇摇头,“骂就骂呗,就当给我们的电影预热了,毕竟电影还没拍出来,他们说是烂片,我也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