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诸天帝国开发指南>第一百九十五章 史诗级的大逃亡

那建设在地面上一台台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好比是新世界的身份证一样,看到它沈森就知道自己的猜测**不离十。

不管是流浪地球小说还是电影,沈森都有所了解。

如果说好莱坞大片中世界末日中的想要凸显的是主角个人的英雄主义,那么流浪地球的核心概念则是表现家园情怀和大夏自古以来人胜定天,同舟共济的抗争精神。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故事大约开启于那个宇宙的三个多世纪前。

某日,天体物理学家们发现自己世界的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关于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

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会将地球包裹在太阳内部运行!

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他们星球已被汽化了。

太阳的灾变将炸毁和吞没太阳系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并使所有类木行星完全改变形态和轨道。

自第一次氦闪后,随着重元素在太阳中心的反复聚集,太阳氦闪将在一段时间反复发生,其长度可能相当于上千个人类历史。

所以,流浪地球世界的人类在以后的太阳系中已无法生存下去,惟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

流浪地球世界里,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

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可谓是一场波澜壮阔,富有浪漫主义的史诗级大逃亡。

逃向外太空,关于此项决定人们已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在移民方式上。

如何逃跑,科学家分两派。

一派主张带地球去流浪,一派主张在其他星球上建造小型基地。

为什么最终选择地球派呢?

一个字,大!

大,就代表了稳定,各种宇宙粒子流陨石群根本撼不动地球,最多是让地球表面多点坑洼。

巨量的气体外壳在跑路的前面一段时间可能会被逃走很多,但没事儿,随着太阳越来越远,剩余的气体会变成液体、固体落向地表。

地壳是相对坚实的庇护所,可以庇护大多数人类躲在里面。内核是奔流不息由自带的裂变同位素供能的液态金属,几千年内没有冷却的迹象。

它产生足以抵御本星区大部分宇宙辐射的巨型磁场,甚至还能自己产生能量帮助碳基生物维持地表之下的温度。

巨大的引力不仅让生物能够以他们习惯的姿势劳动行走,还能让各个部件安分地待在彼此。

大,就代表了能带的东西多,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流浪地球中,人类已经可以可以把地球上最丰富的几类元素变成重聚变反应燃料的黑科技。

换句话说就是铁以前的所有元素,氢氦锂铍硼等等,都可以考虑拿来聚变放能,吃的是土,喷的是火。

可以说,他们的核能技术在某些层面已经超过了群星帝国,称得上当之无愧的黑科技。

如果大力开发利用核聚变提供足够的光能,甚至可以模拟一个稳定的地下生态系统。

带着地球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到了地方不需要重新寻找宜居星球。

虽然科学家“探明”了不少宜居星球,但那都是理论上的,就像李老头曾经给沈森说过的那样,高质量的宜居星球往往可遇不可求。

万一到地方了,发现该星球已经没了,或者实际并不宜居,怎么办?

而带着地球走,只要找到合适的恒星,计算好轨道,入轨就行了,大气啊水啊星球自带,可以减少许多风险和资源的消耗。

理论上,到了星系宜居带的新家以后,恒星的光辉会让地表上堆积千年的氮、氧升华,氧化氢熔化,并且在行星发动机的帮助下,按照人类特别喜欢的比例重塑气、液外壳,恢复碳基荣光。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阳不会在短期内消亡,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好带着地球一起走。

而根据小说中的叙述,不选择飞船的原因大约有三点。

一是飞船模式样本不够丰富,不足以发展文明。

第二小飞船的生态很脆弱,无法支撑上千年的飞行。

第三,目标星系没有合适的行星。现实以及科学的角度上,建造飞船飞走当然是第一选择。

现实以及科学的角度上,建造飞船飞走当然是第一选择。但在原著中,按照当时人类的科学水平,顶多造出一艘上海那么大的飞船,而那么大的飞船又能装多少人呢?

要知道太空移民的成本非常高,按照某些资本国度的做法,那一张逃难船票怕不是得三千万美刀。

普通群众,恐怕没有人能够坐的起。

那个时候,什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五章 史诗级的大逃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