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第三百三十九章:零号升空
一类的事情,韩元交给了预设程序。

比如零号航天飞机在攀登到一百六十公里的近地轨道后,会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航天飞机会绕地球飞行。

而内部的小型计算机会不断将外部仪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如高度,温度,气密密度、角度等信息和预设的各种数值进行对比。

对比完成后,如果有偏差,计算机会自动启动调整规划,并将一系列的指令传递给发动机,让其调节高度,角度等。

最关键的还有后面的卫星释放,以及卫星的轨道调整、角度调整、速度调整等事情。

如果各国能做到和他一样,那么发射航天飞机或者飞机将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甚至载人登月都很简单。

但很可惜,各国消耗不起。

目前而言,对于能发射卫星的强国来说,每一次发射卫星,依旧耗资巨大。

一次火箭发射,那就是相当于将真金白银往天上砸。

虽然有时候也会不计代价的送卫星、空间站上天,但极少。

绝大部分时候,用于发射卫星的钱财,都是经过精打计算的。

冷战过后,米国之所以不搞航天工程了,就是因为实在太费钱,消耗不起。

都不用说按照韩元这种,一次上天,基础性消耗掉价值二十个亿的液态氙工质。

就是米国自己研发的航天飞机,发射一次也需要最少五亿米金。

在航天技术没有得到更大进步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抗住长期的航天活动。

耗费的钱财和各种资源实在太多了。

相反,对于韩元来说极为珍贵的人力在各国面前反而并不值钱。

华国在造核弹的时候,因为没有计算机,数据计算都是无数人拿珠算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技术不够,人力来凑,大抵就是这样了。

而人力,在韩元这边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整个世界就他一个人。

所以只能想尽办法削弱一样技术中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的阶段。

简单傻瓜式的操作,才是最适合的。

送一颗卫星上天,只需要按一下发射按钮,然后飞行器会自动上天、投放卫星、返回。

对于韩元来说,这就是人力不够,技术来凑。

......

在控制室内呆了半个小时左右,在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后,韩元便离开了控制室。

航天飞机已经上天了,在没有出现问题前,他不可能去编写其他的控制程序来扰乱正常程序的执行。

现在只能让零号自己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一点一点的走。

他继续呆在控制室也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出现了问题的话,无线信号会传递到他手中类似bb呼叫机的装置上。

一天后见真章,如果零号能正常返回的话,那就没什么问题,能正常发射卫星。

如果一天后零号没有回来,那就只能从头再来了。

到那个时候,韩元会考虑使用更稳健一点的火箭来发射卫星。

不过满级的额外奖励就跟他无缘了。

虽然可以通过科技积分来兑换制造火箭的零部件,但通过积分来兑换加工后的零部件,实在是一个划不来的事情。

一个单位的液态氙只要六千多科技积分,而一台电磁推进发动机却需要十多万积分。

即便是拥有近百万积分,韩元也不舍得。

原始材料和经过多次加工的零件,两者间消耗科技积分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用液态氙和电磁推进发动机举例两者的差距可能体现不太明显。

换种说法就知道有多大的差距了。

一个单位的铁是五点科技积分。

但兑换一个单位的实心铁管,只改变形状,不改版任何其他,却要二十五点科技积分。

在韩元看来,这无非就是按照一系列的流程将铁锭融化重新倒入模具并检测参数的事情,根本就用不上五倍的差价。

然而这个系统就是这样判断的。

有时候韩元甚至怀疑这个系统的缔造者可能是那种人力极度缺乏的文明?

否则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原材料相当便宜,但随便敲两下后的人工产物却贵的亚麻皮的情况?

......

离开控制室,韩元返回了工作间,从木柜中找出来之前就已经绘制好的‘卫星结构图’。

如果说不考虑其他功能,卫星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挂在太空的信号中转站。

最简单的通讯卫星,一块太阳能板供电,一块可充电蓄电池、一组信号接收/转发系统其实就够了。

但这种卫星挂天上,特别是一百六十公里的超低近地轨道,不出一天的时间,就会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在通讯的基础上,还得添加上动力系统。

如果条件允许,还得添加行一台小型计算机,用来计算数据,保持卫星的高度和处理卫星变轨运行等事情。

再往后,需要添加的东西一般都是可选的。

比如长距离探测成像仪,这种多用于间谍卫星,军事卫星,地图卫星上。

又比如太阳风分析仪,这种一般的卫星都会携带,特别是那些执行远航的卫星,用来分析避开太阳风的干扰。

又或者离子质谱仪和寻星仪,一般是探索外太空卫星或者望远镜会携带的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可选可不选,韩元也没往自己的卫星上添加。

图纸上绘制的卫星结构其实相当简单。

一对镧化镓硅太阳能薄膜发电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九章:零号升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