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483章 肥了一波

“李朝立国近一百二十年,虽有征战,升龙府一直安祥。/p

是故,其内人口众多,富户云集。/p

此役,我军缴获甚多,计有如下:/p

金,二十一万斤,银,四十万五千斤,铜,两千余万斤,铁、铅、锡无算……”/p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p

金银铜,可是货币储备金,按照现在的兑换价格,大约两千五百万贯的样子。/p

明国已经纸币化,并无缺钱之苦,然而对于讲究“手里有钱,心中不慌”的中国人来说,储备金当然是多多益善。/p

“陛下。”陈瓘出列道:“蛮国如此富裕,何不派遣大军挨个取来,也好缓解朝廷财政负担。”/p

素来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的陈老先生,听到如此多收获,也不淡定了。/p

两千五百万贯,差不多是明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了。/p

多来几次,怕不是要发啊。/p

如此暴利,不动心才怪。/p

宗泽道:“陈内阁有所不知,李朝乃南方一等一的强国,升龙府又是其首都,方有如此多金银。/p

换做其它小城,穷尽力气,能刮个百八十万就不错了。”/p

“哦……”陈瓘闷闷不乐地不说话了。/p

方天定笑道:“陈阁老无须失望,以后有的是机会。”/p

说完,他示意苏直洪继续念。/p

苏直洪念道:“美玉宝石各三千斤,大珍珠一百斛,各色珍惜木材十万根,字画、珊瑚、香料、皮革……/p

运回内孥孝敬太后者,总计三十一船,余者就地发卖获钱八百万贯。”/p

“陛下,驻军已经表了孝敬,这钱……”刘韐道。/p

方天定大手一挥,道:“抽出五十万贯,犒赏此次南征大军,再抽一百万,作为海军建设煤港的专项资金,余者皆入国帑。”/p

“陛下英明。”刘韐大喜道。/p

三千万贯入库,他今年的日子可就轻松多了,/p

别急,还有。/p

苏直洪继续念道:“另,我军缴获粮食五百万石,皆为白米,另有药材、盐、油等无数。/p

此等物资,一部分就地储存于煤港,供养驻军并苦力,另一部分转运门州,供养大军。”/p

“好啊好!”陈师锡击节而叹,复又自嘲道:“早知如此多收获,何苦当初一意反对,几为天下笑柄矣。”/p

巨大的收获前,陈师锡也沦陷了。/p

果然,要想肥,大军出去抢。/p

“东南地方,气候湿热,极利于农作物生长,通常都是一年三熟。/p

其地又盛产果实、木材、甘蔗,以及开始应用的橡胶。/p

山林中多有鸟兽,河流海洋中亦多有鱼虾,潜力不可估量。”方天定道。/p

陈师锡拜道:“臣请告假,往东南一行,以实地考察。”/p

思忖片刻,方天定同意了下来。/p

陈师锡这等相对保守的都心动了,其他人还会忍耐的住?/p

只要把实实在在的好处展现在大家之前,不怕中国百姓不蜂拥而去。/p

揭过这页,苏直洪继续念道:“升龙城内有口二十一万,殁于乱战中五万余,放归两万余老弱病残,余者尽获。/p

其中,三万余适龄女子,已经已经或正在分配军中单身狗为妻妾。/p

这部分女子的父母儿女,分配至琼州岛、流求、沙门岛、辽东冰雪岛为民。/p

剩余四万青壮中,一万八千余安顿在煤港,负责煤矿建设开发以及港口建设事宜。/p

一万两千余就地发卖,获钱六十万贯。/p

五千余充塞各地矿场中,用于开矿苦力使用。/p

另五千分配各地,修建水里道路桥梁,或从事繁重危险之任务。/p

根据实际反馈,南越人汉化程度颇深,驯服性高,十分适合使用。”/p

“善!”刘韐大赞,道:“想必今年,国内无人力不足之苦楚矣。”/p

众人皆笑而不语。/p

如此多苦力,能够创造的价值不可计量。/p

最妙的是,这是源源不断的收益,不像现金收入,再多也是一次性的。/p

且,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不担心奴隶们最终喧宾夺主。/p

毫不客气地说,论同化的本事,全球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渣渣啊。/p

美了一阵,方天定问道:“煤港状况如何?”/p

煤港,乃是后世的鸿基港。/p

这里水文条件也就一般,算不上十分好的良港,然而它有东南地区最大的露天煤矿啊。/p

作为燃料,煤炭在明国境内使用十分广泛,需求日益增加。/p

煤港的煤矿,前景十分可观。/p

再则,随着蒸汽机即将投入使用,煤炭需求会有爆发性增长。/p

一旦蒸汽船出现,煤港的煤质优良,靠海易于运送的优点,会更加凸显。/p

因此,明军并未全部撤离,而是留了八千人在煤港筑城修港,开发煤矿。/p

苏直洪道:“臣北上是经过煤港,其城已经初具规模,不少军兵打算接家人过去。/p

煤矿乃是露天,已经出煤,港口亦修了三条栈道,可供大船停靠。/p

想必再有半年时间,城池港口完备,煤矿亦可量产,大规模供应琼州石碌铁矿。”/p

方天定道:“卿精通军事,熟知南越风土人情,可愿煤港防御使?”/p

“臣愿意。”苏直洪不假思索地应下。/p

从邕州防御使调至煤港防御使,看似平级,其实已经是


状态提示:第483章 肥了一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