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百一十五章:风云诡变(三)

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阿列克谢耶夫阴沉着脸走出临时政府驻地——冬宫,登上了等候在门外的罗尔斯-罗伊斯轿车。

轿车穿过岗哨,钻入大街旁的一条小巷,刚转了个弯,就被一条长长的游行队伍挡住了去路。

司机转过头,一脸无奈:“将军,看来我们要等一阵了,这里没法调头。”

阿列克谢耶夫皱了皱眉:“他们是什么人?”

“工人。”

“工人不在工厂里干活,跑到街上来干什么?”

“面包、和平、苏维埃……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也不清楚这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的红旗上是这么写的。”

“苏维埃?该死的苏维埃,看着吧,总有一天我要铲除这个毒瘤。”

阿列克谢耶夫恶狠狠地说完,伸手拉低军帽,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

两个星期前,即7月20日前后,乌克兰方面的俄军一度陷入了绝境:德军第10集团军于文尼察地域集中突破了俄军第5集团军的战线,随即以一支坦克、装甲车、骑兵混编而成的快速集群穿过突破口,两天内向南卷进两百多公里,横扫德涅斯特河东岸,兵锋直指黑海沿岸港口——敖德萨。

一旦德军攻占敖德萨,德涅斯特河西岸的俄军三个集团军将被切断后路,阿列克谢耶夫无法想象,如果失去这个三个集团军,乌克兰还能守多久——整个俄国还能坚持多久?

为了拯救德涅斯特河西岸的俄军,也为了保住敖德萨这个重要的盟国军援接收港,阿列克谢耶夫不惜投入手头的全部筹码:驻扎在基辅的大本营预备队计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装甲车营,以及刚刚从巴尔干战线与高加索战线海运到敖德萨的西南方面军预备队——共4个步兵师、1个坦克营和1个装甲车营。

在德军快速集群即马尔维茨集群东侧,基辅的大本营预备队编成乌克兰第1和第2预备军,连同基辅方面第4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由第4集团军司令部统一指挥,由东向西反攻文尼察,企图截断德军后路。同时以小股骑兵、装甲车部队频繁袭扰德军补给线。

马尔维茨集群南面,敖德萨的方面军预备队编成乌克兰第3和第4预备军,由第9集团军司令部指挥,乘火车迅速北上。在距离敖德萨不到两百公里的德涅斯特河东岸重镇雷布尼察挡住了德军的装甲矛头。战斗中,俄军独立第3坦克营装备的法制“圣沙蒙m1916”型重战车发挥了关键作用。

两个预备军在雷布尼察地域坚持两天两夜之后,从德涅斯特河西岸星夜赶回的第9集团军主力陆续开抵,并将战线不断向东面的南布格河扩展,以阻止德军迂回突进。

与此同时。德涅斯特河西岸的另外两个俄国集团军——第7和第11集团军——也各以一部回师东进,摆出了强渡德涅斯特河、反攻文尼察的姿态。

战至7月23日,德军马尔维茨集群主动后撤,俄军一度展开追击,但在遭遇了几次堪称屠杀的伏击之后,只得脱离接触,任凭马尔维茨集群在德军第10集团军的步兵接应下,军势齐整地返回文尼察。

截止7月30日,除了文尼察突出部之外,俄军基本恢复了德涅斯特河以东的战线。但却被迫中止了之前在德涅斯特河上游地区发动的攻势。

俄军在乌克兰逃过了一劫,代价是高昂的:第5集团军遭受重创,损失超过10万人,两个师取消番号,不得不由德涅斯特河西岸撤回的第9集团军接管其大部分战线;乌克兰第1和第2预备军在反攻文尼察的战斗中伤亡惨重,亟需补充;乌克兰第3和第4预备军虽然守住了雷布尼察,伤亡同样不小,技术兵器也损耗严重,配属的坦克营和装甲车营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车辆可用。

后果是严重的:几度濒临崩溃的奥军第1集团军得以幸免于难,切尔诺夫策到利沃夫之间的大片土地再度沦入敌手。不久前被赶回普鲁特河对岸的罗马尼亚军又开始蠢蠢欲动……

更让阿列克谢耶夫头痛的是,此战之后,大本营也好,西南方面军也好。短期内注定没有像样的预备队可用。

阿列克谢耶夫知道,其他战线上的情况还没好到不需要预备队的地步。

西北方面军虽然依托楚德湖、普斯科夫湖与韦利卡亚河之地利,暂时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但却被迫放弃了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雷维尔港(塔林),德军沿海岸逼近芬兰湾深处,战线距离首都彼得格勒只剩下三百多公里路程。

西方方面军为保存实力。不得不主动放弃了明斯克,大步退守西德维纳河到第聂伯河一线,前线距离旧都暨全国铁路枢纽——莫斯科——还不到五百公里。

不再遥远的东部战线,驻守乌拉尔山一线的乌拉尔方面军与驻守乌拉尔河一线的伏尔加方面军,虽然在华军北方与中亚两大方面军联合发起的“六月攻势”中密切协同,挫败了敌装甲突击集群从奥伦堡地域突破乌拉尔河的企图,但由于西部战线全线吃紧,兵员与物资优先供给西部各方面军,东部战线的两大方面军一个多月来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充,很有可能无力应付敌军的下一场攻势。

随着土耳其投降而一度平静下来的高加索战线,近来却由于华军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两个方向的推进,以及土军高加索战线司令官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异动,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高加索方面军原本就是诸方面军中实力最弱的,之前又抽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风云诡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