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重生始于1990>第829章 新身份

苏伟顺理成章当了这个媒人。他和李东杨慧之间又加深了一层关系。/p

年过后,苏伟先上了渝都,李东多休息几天,和杨慧一家人商量结婚的事情,日子定下来了才回渝都上班。/p

苏伟回到公司,年后的几天相对比较清闲,他没有给各部门强制下任务,此时员工们的工作状态也不是最佳的,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p

雷军那边来了消息。/p

京城的科技公司已经成立了,命名叫“小米科技”,和前世的名字一样。/p

雷军不止是报喜的,同时也是报忧的。/p

组建团队,他花了很多钱,前期苏伟拿给他的1500万,包括他自己投资的一千万还没有正式开始搞研发工作已经要见底了。/p

他担心苏伟会因为资金的问题详细询问他。/p

另他没有想到的是,苏伟完全没有在意钱怎么花了?花在哪里去了?/p

而是再次转了5000万过去。/p

这笔数字给雷军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p

眼下的情况是,他完全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看苏伟的作风,应该是清楚搞科技产业前期需要的投入有多大。/p

他只需要埋头苦干就行了。/p

虽然说,这是一笔风险投资,面临着失败,但是他内心深处是不想辜负苏伟的期待的,也不想辜负了自己当时的一腔孤勇,选择从金山走出来重新开始。/p

新年后的第一份礼物是苏伟追加的五千万投资,开年红,是个好彩头啊。/p

在创业的心里压力上,雷军主动和苏伟交流了很多。/p

苏伟没有任何保留将自己创业的经历讲给了他听。/p

雷军深有感触,他总结出来,创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心态。/p

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机会是可以去创造和寻找的。/p

一旦心态蹦了,任何事情都做不好。/p

雷军猜测苏伟能够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心态的平稳一定是大杀器。/p

很多企业家赶不上他,本身压力就很大,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对手时,很难像苏伟那样临危不乱。/p

雷军这算是真正的自己创业,能够从前辈身上学到这么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会支撑着他走下去,去面对荣誉和挫折。/p

……/p

投资华为那边,苏伟也收到了好消息。/p

海思半导体已经能够独立研发出芯片了,虽然缺陷明显,但是总算是突破了这项技术。/p

任正非在大年三十这天给他发了信息,还卖了一个关子,说年后会给他好消息。/p

苏伟当时猜到可能是海思芯片的事情,果不其然,和他预测的一模一样。/p

苏伟发邮件过去表示祝贺,海思的项目是宏伟集团和华为科技共同研发的,苏伟当然希望海思芯片能够早一点进入市场盈利。/p

苏伟感觉这个年过得很舒畅。/p

目前听到的都是好消息。/p

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来自市委市政府。/p

陈市长亲自找到他聊的。/p

关于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p

年前,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大会上,主管政协工作的王忠于会长就和他聊了这件事情。/p

苏伟当时把重点放在了冰雪灾害上,现在,全国各地受灾群众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已经成功渡过了难关。/p

陈市长提及此事的时候,苏伟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p

他需要一层国家身份,代表企业界去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人交谈。/p

他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独特的见解,他希望能够帮助到中国经济的发展。/p

听起来好像有点抬高了自己的身份,但是这几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事实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且得到了同行的认可。/p

苏伟说:“陈市长,不瞒你说,在你和我讲这件事情之前,王忠于会长也和我聊到过!”/p

王忠于,陈市长当然知道是谁,他两人对苏伟的态度是一样的,或许在想法上也是一样的。/p

陈市长问:“你是怎么想的?”/p

苏伟说:“我没想那么多,我也不想通过什么身份职位来谋取私利,陈市长,你应该了解我,我现在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几十年内很难再走出一个能够和宏伟集团抗衡的民营公司,我只想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为经济建设出一份力!”/p

苏伟讲道遇不到对手的问题,陈市长体会不到,但是他为社会做贡献的态度,陈市长是看在眼里的。/p

“小苏啊,你现在做的事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你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得到国家的认可,你有很多想法应该能够拿入到大政方针之内,我了解你,我也清楚你的能力!”陈市长说。/p

没有说的太明显,但是苏伟能够感受到陈市长的用心。/p

入党,就是他为自己做的推荐人,他相信陈市长在政治路线上给他指的道路是正确的。/p

苏伟大致和陈市长聊了聊参选人大代表的事情。/p

以前以为很复杂,听完后,其实就是根据你的表现获得选举人的认可就行了。/p

形式简单,但是选举成为人大代表后,身上的责任是很重。/p

苏伟自认为有信心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p

在市委这边,以他的表现和资历,毫无争议能够提名人大代表的参选人员。/p

应了陈市长参选后,回到公司,苏伟又和王忠于会长交流了一下。/p

王忠于得知苏


状态提示:第829章 新身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