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治平从曹跃嚣张的回答中听到了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曹跃在用不断的小动作来挑战朝廷的底线,试探朝廷到底能对他有多大的容忍度。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小试探和小伎俩,但同时也不失为为自己考虑和打算。
河西走廊的新政难道朝廷一点风声也听不到吗?曹跃在西北施行全民预备役制度就那么保密吗?当曹跃率军入川之后,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朝廷束手无策,难道他们没有遏制曹跃的方法了吗?
如果慈禧是那样愚蠢的老太太,她绝不可能统治中国长达五十年之久,而导致如今曹跃咄咄逼人的局势,恰恰是因为慈禧对曹跃的估计不足,也对清王朝对中原王朝的控制估计不足。清王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年,期间大小起义斗争不断,而清朝皇帝因为出身少数民族,因此更加勤勉雄略,毕竟他们自当上皇帝之后便知道,如果他们治理不好国家,少数民族政权更加容易被颠覆。太平天国运动,其根本原因正是清王朝出了一个才干平庸的道光皇帝,然后传位给了没什么本事的咸丰皇帝。慈禧以一介女流力挽狂澜,支撑着大清朝五十年。
慈禧以为自己对中国的控制力足够了,可是直到曹跃的异军突起她才发现,她对中国的控制力远远不足,而帮助她控制中国的,正是一些南方汉人忠臣,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许应骙,翁同龢等人。
慈禧以个人手段收服了这些人,但慈禧没有收服曹跃,是大清朝最能打的武将,带领着大清朝最勇猛的军队,所以慈禧对曹跃非常忌惮。每当慈禧评估一次曹跃不到半年之后,又必须重新评估他一次,慈禧对曹跃的成长速度估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而现在,曹跃的未来究竟能成长到什么地步,桑治平也不敢想象了。
原本桑治平以为曹跃的未来会是入驻军机处,成为大清朝下一个李鸿章,甚至曾国藩,可是曹跃走得既不是李鸿章也不是曾国藩的道路,而是一条更加凶险的道路。
胡聘之还想继续劝他,但桑治平用手悄悄扯了一下他的衣襟,胡聘之看看他,桑治平微笑着说道:“大将军说得对,朝廷如今自顾不暇,太后老来糊涂了,老来糊涂了。”
胡聘之想到了一件事,老来糊涂,桑治平似乎意有所指,莫非是再说,若是自己再执意地劝下去便是老来糊涂?罢了,罢了,看来自己的确是有些老来糊涂了。比起收容维新党让他们在河西走廊大展宏图,违抗慈禧的御赐婚配算得了什么呢?
两人奉劝无用,不再劝说了,胡聘之便弹起来河西走廊的发展来,说起河西走廊的近况,胡聘之兴奋地手舞足蹈,哪里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家。在曹跃将一千万两银子悄悄投入河西走廊建设中后,再加上从河南四川湖北引入了几十万移民,尤其是吃苦耐劳的因战乱而来到河西走廊的四川移民之后,河西走廊出现了几座城市。如兰州、凉州、甘州、肃州、西宁、宁夏、安西州等,尤其是使用纸币之后,使得甘肃省的经济迅速活泛起来,数百家民族资本企业露出萌芽,在以西北宣抚使司下属大型集团为龙头带动下,几十万百姓逐渐脱离了农业生产,开始一点点向城市工业方向发展。
而河西走廊发展最好的三个地方分别是兰州、甘州和宁夏,兰州现在发展出了皮革制品行业、纺织业、造纸业、印刷业、制药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带,尽管实力弱小,看起来不经意,但是在胡聘之的支持下,在曹跃的保护下,兰州必定会成为西北轻工业的翘楚。由于轻工业的发展,兰州人口由几年前是五万人以及给增加到二十万人口,原来的兰州城也完全成为了内城,甘肃按察使岑春煊对兰州的发展欣喜若狂。他本来就支持维新变法,见到在维新变法的影响下,一个小小的兰州城居然能发展成如此规模,这就更加说明了变法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当然,岑春煊却忽略了一件事,曹跃偷偷地将全国维新变法的精英集中在了河西走廊,又用坑蒙拐骗的手法通过股市将江南的钱挪到河西走廊来。
维新变法虽好,可也需要人才与金钱,恰恰是曹跃提供了这两样基础,才使得维新变法的成果在河西走廊开花结果。
甘州的发展多来自于文化产业,尤其是西北大学堂在此,使得更多的学子知道甘州。曹跃对西北大学堂学子不但提供免费吃穿住,还提供工资薪水,西北大学堂学子毕业之后如果留在西北安抚使司工作,签署五年工作合同之后,学习期间一切费用全免,并奖励一套住房。而如果不接受西北安抚使司安排工作,但在西北安抚使司下辖地区(甘肃、陕西、青海、四川、新疆、蒙古)工作,学习期间一切费用全免。只有离开西北,为其他地方服务,将必须负责退还一切费用,初步计算大概是四年时间一万两。由于学子们和教师们有钱,所以为他们应运而生许多产业,报纸、科技、印刷,甚至有学子自己办起了一些小买卖。当然胡聘之最看重的是西北大学堂一些学生对西方科技的学习,有的学子将自己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发明的手摇式发电机带来,并依此原理制成了风力发电机。虽然小小的发明并没有给国家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可也足以载入史册。
而提起宁夏,则不得不说宁夏的地理位置,号称塞外江南的宁夏土地肥沃,黄河滋润着这片沃土,在宁夏地区拥有者大量的资源,曹跃将他的重工业基础全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