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军魂>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天津之争!(三十四)
舒安道。

“也好,慢慢来,循序渐进!”陆山道,“需要帮忙的话,萧先生尽管说出来!”

“谢谢陆将军了,有需要的话,一定不会推辞的!”萧舒安感激的说道。

“陆将军,今天在咖啡屋,我遇到了以前的一个朋友。闲聊了几句,他说他现在东抗做事!”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陆山惊讶道。

“是的,我怕他跟我这一次意外的相遇会给他带来麻烦。所以我有必要解释一下,免得陆将军误会!”萧舒安道。

“是这样呀,我知道了,既然是旧相识,又是偶遇。这没什么的!”陆山笑呵呵道。

“谢谢陆将军!”

“萧先生可是上海滩上著名的文化人士,我们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既然萧先生打算在哈尔滨办杂志,那一定要多待一些时间了?”陆山笑问道。

“让陆将军失望了,我在这里的工作基本上结束了,不日就要回上海了!”萧舒安道。

“那正是太可惜了,我还想跟萧先生多相处一些日子,好让我这样的粗人多多受到文化的熏陶!”陆山道。

“陆将军平时都读些什么书?”萧舒安问道。

“我是当兵的,平时读的都是些兵书,对于文人那套诗词歌赋什么的。很少涉猎!”

“文学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培养一个人的才情,其实将军诗人并不少见,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岳武穆不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萧先生说得对,我生平最崇拜的古人就是岳元帅了,只可惜岳元帅太过愚忠了,不然的话,南宋中兴并非没有可能!”陆山唏嘘一叹道。

“是呀,说起岳武穆,世人无不叹息。但真是他的这种赤胆忠心,才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崇敬,那秦桧却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萧舒安道。

“岳元帅之殇,秦桧固然有错。但根子还在宋高宗赵构身上,如果不是赵构不思进取,偏安一隅,又岂会听从秦桧的谗言,最后在风波亭毒死岳元帅呢!”陆山道。

“没想到陆将军会这样想,这倒是令萧某感到意外!”萧舒安道。

“意外吗?萧先生是不是觉得我这种思想有些大逆不道?”陆山笑呵呵的问道。

“不。不,陆将军,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你的这个观点很新颖,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萧舒安道。

“呵呵,历史总是由后人评述的,那是因为后人会比较客观,不会因为跟同代人有各种利益上的纠葛,才能相对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当然了,时代进步也会影响后人对历史的评价,现在都已经共和了,皇帝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了,所以,我们就应该更加的客观的看待某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了!”陆山道。

“陆将军的观点很特别,但这么一想,还是有些道理的,倒是可以写上一篇文章!”萧舒安道。

“哈哈……”

“陆总,饭菜已经准备好了!”罗青山推门走了进来,在陆山耳边禀告道。

“萧先生,略备薄酒,请!”

“陆将军太客气了!”

“客气什么,萧先生这样的客人,那是打着灯笼都请不到的!”陆山道。

“青山,看冯秘书睡了没,没睡,叫他一起来,这他乡遇故知,多好的一件事?”陆山吩咐罗青山道。

“陆将军……”萧舒安心脏抑制不住跳了一下。

“萧先生怎么了?“

“没,没什么,这么晚了,打扰人家休息不好!”萧舒安尴尬的婉转道。

“也是,青山,那就不用去了。”陆山从善如流,一把前者萧舒安的手向前走去,“萧先生,这边请!”

陆山再没提冯云,一顿饭吃得是宾主尽欢,萧舒安才思敏捷,口才又好,这妙语连珠的,逗得陆山和罗青山哈哈大笑!

“萧先生,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是真舍不得先生离开,要不先生就在我这里盘旋几日,我好每日请教并聆听教诲?”陆山真挚的拉着萧舒安的手道。

萧舒安差一点儿就点头答应下来,多好的机会呀,可是他还是生生的把到嘴的话给缩了回去。

“陆将军这里是军机重地,我一个外人在这里不合适,陆将军不嫌弃舒安,只要舒安还在哈尔滨,派人传话一声,我立马赶到!”萧舒安道。

“萧先生可以在我们当一个文化顾问或者参赞什么的,这样不就可以留在我这里了?”

“不,不,这不可以的,我怎么能够给陆将军当顾问呢,我一不懂军事,二不懂政治,就会写点儿风花雪月的陈词滥调,实在当不起将军的错爱!”萧舒安忙道。

“可惜了,萧先生如此才华,却不能与我们一起开创一番事业!”陆山道。

“陆将军的厚爱,萧某感激不已,但萧某确实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萧先生谦虚了,我这双眼睛看的清清楚楚,萧先生之才可比张子房、房玄龄……”

“陆将军过誉了,舒安怎可跟这两位古人相比?”萧舒安竭力推辞,狼狈不堪!

“既然如此,那陆山就不勉强了!”陆山知道火候到了,再下去就过了。

“青山,送萧先生回去,确认安全了再回来,萧先生今天可是喝了不少酒!”陆山命令道。

“是,青山一定安全的将萧先生送回寓所!”罗青山答应一声。

“萧先生,请!”

“感谢陆将军盛情厚意,舒安告辞!”

冯云回到家中,一直感到心神不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天津之争!(三十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