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军魂>第七百二十四章:电台藏在何处?(四)
命令下去,命令共产国际一定要中国同志一定要说服那个小军阀,一定要答应苏俄提出的调停条件,只要他答应,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偿,如武器武器弹药和军队训练方面等等!

正好可以讲苏俄军队淘汰下来的武器卖给这个小军阀,说不定还能赚上一小笔!

斯大林的算盘是打的震天响,他就从来没有考虑过中国的利益,恐怕在他的心理,最好是把中国也纳入苏俄的版图吧。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消息传到哈尔滨,把陆山气的一个半死,不过苏俄这个时候瞧不上自己,那是肯定的。苏俄什么时候正眼瞧过中国人?

而且这一次拿了尚方宝剑的那些人,一定会再起麻烦呢!

陆山不是没有想过武力收取中东铁路的路权,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苏俄会不会像29年那样悍然出兵,这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东北的局势跟那个时候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日本只是控制了南满铁路沿线,而张汉卿才是东北的主人,打张汉卿,苏俄没有丝毫的顾虑。

而这个时候如果跟自己动手,无疑是正中日本人的下怀,苏俄若是动手,替日本人火中取栗,日本人做梦都会笑醒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军中,反对武力夺取中东路的声音很大,大部分是因为前车之鉴。担心苏俄会武力干涉,一旦失去苏俄这个背后大靠山,日本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到时候恐怕连退路都没有了!

正是因为这种担心,李杜等原来黑龙江的地面上的军队将领对武力夺取中东路持反对的态度!

陆山也清楚,如果动用武力,风险肯定是有的,但黑龙江军政令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单方面发起武力夺取中东路条件又不成熟,所以。陆山目前最要紧的就是赶紧同意黑龙江,将军令和政令统一起来。

原来东北军的将士普遍对苏俄没有好感,因此对组织也是一种厌恶的态度。

这也跟组织这个时候方针政策有关,如果不是太祖上位。组织的前途还真是不好说。

一个国家的政党丧失了独立性,很容易成为别人利益的代言人,这个时候组织就相当于共产国际中国支部,他们的一切行动都要受到共产国际的支配,加上组织内很多人认识不够,盲目支持。这才导致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组织而被迫踏上一条荆棘之路!

好在还有一个野心太大,昏了头的日本,错误的判断老蒋要统一中国,急急忙忙的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战争,最终被组织抓住机会,一举翻身了。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个人的命运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以后人的思维看待前人,得到的都是一些不客观的评价,前人的思维和眼界是受到这个时代的客观的影响,环境不同,自然想法不同,太过苛求,那就看什么都不顺眼了!

陆山努力的适应这个时代,同时这个时代也在改变陆山之前的一些想法!

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夹在其中的林中丹等人也因此遭了不少罪,不过现在满洲省委管不了东纵特委,而且满洲省委的实力也比不了东纵特委,在满洲省委的那帮人眼里,东纵特委成了尾大不掉。

不过这个时候,最多是意见不合,还没上升到对立的程度,原因很简单,苏俄不答应!

在远东,虽然苏俄人看不起东纵这支新兴的抗日小军阀,但是如果能够在漫长的国境线以南有一个跟日本人的缓冲区域对苏俄来说无疑是利益最大的。

苏俄工业化的中心在欧洲,远东地区地方太大了,又太荒芜,漫长的国境线如果要防备日本的话,得多少部队,每年又得多少军费?

对于一个以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的苏俄来说,钱是很宝贵的,如果用在这个方面,无疑会拖现代化的后腿!

所以斯大林尽管愤怒,也看不起陆山,但是还得从苏俄的利益考虑,他是独裁者不假,可能坐上这个位置,政治智慧绝不差,陆山的存在远比消失来的好!

这一次日本人主动上门,对苏俄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暂时不用担心在一段时间内日本是不会进攻苏俄了。

用战争和掠夺别国的财富和资源化解自己国内的经济危机,这是很多国家非常喜欢的一种方法。

但是方法虽好,可能够使用就不一定了,实力弱的只能任人宰割,稍微有一点实力的自保,实力足够的,就可以用了!

日本曾经是大英帝国的小弟,如今大英帝国日薄西山了,小弟也认为自己强大了,翻脸不认人了。

亚洲范围内,除了苏俄之外,谁还比得上日本的武备?尤其是日本拥有世界第三,亚洲老大的海军,这就有了对外动用武力,通过掠夺别国财富和资源化解国内危机的先决条件!

日本发动“九?一八”看是一些狂热的日本野心军人的一种以下克上的行为,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日本一直以来谋求大陆的国策以及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诉求!

而日本骨子里的财狼心性也决定了他们必然不会从自身想办法,而是会选择对外扩张的一条路!

这条路只要日本人还被困在那几个岛上面,他们就不会放弃,中国与之毗邻,又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成了他们首选的对象!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这是日本从天皇到普通民众的一种共识!

至于中国人是不是会反对,这从来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状态提示:第七百二十四章:电台藏在何处?(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