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青春校园>拍案新惊奇>第五十卷 第九章 :水浒新传.梁山迷魂香

阮天雄命令大家吃饱喝好,检查带好各自武器,晚上要打一场恶战,打一尺灭战,一定要将过了盘龙河的这三千多鬼子及一千多伪军,全部消灭在杏花村!绝不能帮个让半个鬼子和伪军逃过盘龙河对岸!一定要给济南的鬼子师团司令加藤一个下马威,使他听着梁山好汉这四颗字就魂飞胆丧,从今之后,不敢再靠近梁山半步!

梁山众弟兄各个精神振奋,留下十多个人监视隘口下鬼子的动向,防备鬼子偷袭,其它的人都擦枪补充弹药,在黑风口村里埋锅造饭,养精蓄锐,迎接今天晚上的杏花村歼灭战……

梁山新城的野尻要从杏花村一条河道里把四千鬼子兵渡过七拐八弯的神秘河岔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野尻将他的四千鬼子兵陆续渡过杏花村时,天早已黑透了。

天黑透后,野尻将过河的所有鬼子兵驻扎在杏花村。将他的临时司令部安在莲台寺。

除掉白天在囊磺Ф嗳耍野尻现驻扎在杏花村的鬼子兵,最多也就是三千人。

天黑后借着夜色和苇丛掩护,两队梁山水鬼队好汉驾着装满鹿角的快船,悄悄的从盘龙河上下游潜进仅有的杏花村河道,将河道用鹿角塞死,封死了梁山新城与杏花村的往来通道……

这叫关门打狗!

死神已经来到枕边,但是,可怜的野尻还在梦里!

梁山黑风口,是进入梁山大寨的唯一咽喉重地,两侧悬崖陡峭,下临深渊,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

黑风口是冷热空气对流的交换地。每到四季气候交换季节和夜晚气温变化时刻,黑风口就狂风雷吼,卷着满山沙尘,从山上关隘处朝关隘下摧枯拉朽而下,所以叫做黑风口。

相传,当年黑旋风李逵在这儿把守。

有个民间故事说:大宋年间,梁山周围一片汪洋,烟波浩渺。山上怪石林立,十分险要。要想登上梁山主峰,只有通过黑风口这条小道。而这黑风口的南面有一个很大的黑洞,洞里边有一条大黑蛇。那蛇平时喘气,就弄得黑风口周围冷风嗖嗖,乌烟瘴气。要是那蛇出洞,立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当时,梁山山寨的人马日益聚增,而棘梁山地面狭窄,居住不下,晁盖、宋江、吴用等将领一起商量着,想把大营搬到梁山。几次派人到梁山观察情况,但由于山高坡陡,无法攀登,只有通过黑风口才能入山。可那山口一旁洞里的大黑蛇,却兴风作浪,人们近前不得。每当派来的人,离这山口还有老远,就被刮得二目难睁,连气也喘不过来,只好闷闷返回山寨。

黑旋风李逵得知这事后,便掂起两把板斧,叫了几个兄弟,乘船来到梁山。下船后,他独自一人直朝黑风口奔。他还没有走近山口,就见黑风四起,冷气*人,刮得天昏地暗。李逵站稳脚步,定了定神。发现洞口时,只见一条水桶粗的大黑蛇,正扬着头,两只眼睛像两盏明灯闪闪发光,伸着血红的双叉长舌,令人毛骨悚然……

李逵望着张着血盆大口的黑蛇,心中暗想,俺李铁牛从来天不怕,地不怕,难道就怕这条虫蛇?他运足气力,挥动两把板斧直朝那蛇砍去。黑蛇见此,猛地钻进洞里,只听“咔嚓”一声,这一板斧虽然没有砍宗蛇,却把洞口下的石头砍了半尺多深。李逵站在洞口,黑蛇被吓得不敢露面,霎时间乌烟四散,风平浪静。

李逵镇住了黑蛇以后,起义军人马移到梁山。为了整个山寨的安全,宋江便派黑旋风李逵把守这黑风口。从此,只要李逵手持两把板斧站在洞口,黑蛇就不敢做怪。山寨兄弟来往自由,平安无事。

宋朝皇帝为了剿灭这支起队伍,多次派官兵攻打梁山。但是,还没和起义军交手,刚走到这里,就被怪风从山上刮下的石头砸得焦头烂额,抱头鼠窜。

后来起义军要受招安,正在把守黑风口的李逵听到这事,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抡起板斧朝那洞口上砍去。只听一声巨响,这黑风洞洞口封得严严实实。

从此,黑风口的黑风洞没有了黑风,只留下义军登山的一条小道。

这故事究竟是真是假,虽然无法考证,但黑风口的风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天天黑入夜,藏在虎头山的石铁坚带领的五百多杏花村的精兵强将这才出动。杏花村的这五百壮士,每人都带一把从军阀官兵手里夺来的快抢,并配有趁手的鬼头大砍刀,每人背着一捆半湿不干的药草,悄悄的爬出虎头山,沿着山岭,直扑杏花村头顶的黑风口山脊,在上风口一字儿排开,将所背的药草分堆堆积起来,又将随身带的药粉洒在药草堆上,然后用火柴点着这些药草堆……

瞬时,只见杏花村头顶和黑风口下面的山林里升起一团团黑色的烟雾,这些烟雾借着黑风口的风,离地丈徐,遮住满天星月,铺天盖地的朝杏花村的三千多鬼子兵和一千多伪军压了过来……

石铁坚的梁山好汉们点燃的这些药草烟雾,不是别的什么普通的烟雾,而是梁山江湖独传的“*香”的烟雾。

*香是由十几中对动物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的植物和矿物质,经燃烧的化学变化而合成的动物神经麻醉剂。

*香在中国江湖流传很广,门派繁多。但都是制成简洁轻便的卫生香一样的香,随身带着灵活应用。后来流派增多,产生了液体、固体散剂等多种方便应用的剂型。面对千多年来与军阀官兵


状态提示:第五十卷 第九章 :水浒新传.梁山迷魂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