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90章 衔命出征视死归
”开篇对应的是刘琮信中对周瑜的赞誉之词,但紧接着周瑜便在信中分析道:“然将军控荆州未久,本当内固士民、招徕英杰,备军资修耕植,然后北迎天子,以偿君之夙愿。今趁丧发兵,实为不智,何也?窃以为不智者有三。”

看到这里,刘琮收起笑容,神色愈发郑重。

“其一,将军以无道之兵,伐丧乱之地,岂不闻哀兵必胜之说?其二,将军所患者,唯曹操尔,今曹操与袁公相持,正可北上以击其不备,坐失良机,此其二也;其三,江东历孙氏已有三世,民固兵附,人心所向,兼之楼舻如云、甲士无算,慷慨奋起之杰,不知几何!”

分析完大势之后,周瑜又写道:“以将军之天资颖亮,当知荆州与江东相争,正如鹬蚌相争,徒使渔翁得利也。瑜唯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渔翁者谁?不用周瑜写明白,刘琮也知道他指的是谁。

最后,周瑜在信末写道:“讨虏将军权,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瑜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今衔命出征,唯有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而已矣。”

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孙权是个英主,如此信任我周瑜,所以我绝无二心,以死相报。

“都督之意,我已知晓。”刘琮放下信笺,对那使者说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为将来计,我自然要先发制人,毕其功于一役了。请代为转告都督,我意已决,绝无改变之可能。除非……”

使者闻言抬头望向刘琮,目光中稍有疑问。

“罢了,想来孙权也不会甘心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刘琮却似乎自嘲一笑,摆手道:“前者为消弭两家仇恨,我特意上表,奏请朝廷册封孙翊为扬州牧、讨虏将军,朝廷也体谅琮之苦心,特加应允。谁知道孙郎却自有打算。”

说到这儿,刘琮面露苦笑:“我这一上表,反倒把孙翊将军害了,却不知他如今可还安在?若是在的话,又在何处?”

那使者冷笑道:“此乃我江东内部之事,请恕某不便相告。”

“哦……据我所知,孙翊将军,不,如今成了丹阳太守,已被剥夺了兵权,等若放逐。”刘琮叹道:“可惜了一员虎将。”

见那使者翻个白眼扭头不搭理自己,刘琮微微一笑,便不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虽然这使者是来送周瑜的回信,但想来这封信的内容孙权早已知晓,而自己与使者的对答,孙权也定然会仔细盘问。既然如此,不利用这个机会顺便挑拨一下孙权和孙翊的关系,就太浪费了。若是孙权因此按捺不住,收拾了孙翊,肯定会让江东军中不少人寒心。

反过来说,孙翊若是听到了这番话,恐怕会更加惶惶不可终日,若是不想坐以待毙,就只能顺着自己设计好的路去走了。到时候无论他成事与否,对于本就深陷内部不和的江东来说,不啻是一场灾难。

这世上,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然而最好揣测的,也是人心。

说到底无非是**作祟罢了。想到这里,刘琮深吸了口气,自己呢?应当是有些不同吧?


状态提示:第190章 衔命出征视死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