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抗日之修罗传说>第三十八章 日军的新一轮行动计划

第317章日军的新一轮行动计划

德国是邻国最多的一个欧洲国家,共有9个陆地邻国,分別為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

而德国一眼相中了波兰,打出开门炮,这里是有原因的。

在分析原因之前还是要继续看清德国到底长的什么样,以德国的这种被邻国环抱的地理状况,那就是外交事务比较繁忙,外交讲什么?

既不是理,也不是礼,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这里只讲实力,所以,如果德国强大,那么可以欺负的小弟就很多,他可以把那些周围国轮着揍,如果孬,就会被周围国轮着揍,那么在他头上拉屎拉尿的坏蛋也会很多。

虽然号称欧洲陆军二号强国的波兰,比起德国特想干掉的英法来说还是比较弱的,第二,德国是严重不爽波兰的,这不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扣去了一块原本属于德国的地盘,第二是因为波兰和英法结了盟。

那块地是根据让德国人感到奇耻大辱的凡尔赛条约来的,做为战败国的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予波兰,所以德国一直怀恨在心,一旦有机无论如何也要把波兰痛扁一顿。

其实,在那时候,就有人提出彻底毁掉德国让其消失,但英法等国的大佬们却善心大发,说道:咱们要是这么干了,这和那个大坏蛋威廉二世还有什么两样,虽然德国应该得到惩罚,但我们也要帮他们一把,给他们改邪归正的机会,咱是正义的力量呀!

就这样,摧毁德国的提议最终被否决,连法国自己一部分人要求把边界推至莱茵河边也遭到否决。

其实在整个欧洲人们对德国是又爱又恨、又敬又怕的,一方面对德国的军事侵略刻骨的仇恨,另一方面对德国人优秀的才能又非常欣赏。

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一些人对于处理一战后被击败的德国的问题上产生了极为不理智的态度,这一点在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里也有提到过。

之所以德国最先拿波兰祭刀,除了上面说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德国在搞计谋,这个计谋之高,连古典军事著作36计里面都找不到,我把它称做“欺东瞒西”之计,计策相当成功,这又一次体现了德国人确实脑子管用。

那么何为欺东何为瞒西呢?东当然指的是东线苏联,西也就是西线英法了。

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二战之前欧洲复杂的三角关系,那就是英法为代表的老油子资本主义集团,以及德国和意大利为主的新兴帝国主义法西斯魔兽集团,还有就是苏联为主的另一个怪物布尔什维克**国家,这三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

在瓜分欧洲势力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因为全都是死对头,所以都想着收渔翁之利,这里头贼乱,狗咬狗满嘴毛,也是好戏不断。首先,法西斯主义和英法同盟都是坚决的****集团,而对于致力于解放全人类的**者,无疑法西斯和英美帝国主义者都写入了要消灭的名单里。

除了彻底的****,德国法西斯主义更加迫切的需要是先得到现实利益,那就是征服欧洲,在希特勒认为统一欧洲比对付苏联要容易一些,而征服欧洲最大的障碍除了苏联就是英法,这样一来英法的同盟国就成了法西斯德国最主要的敌人。

于是德国征服欧洲的大计便开始实施了,而首先攻打波兰是要制造即将攻击苏联的半真半假之象。

为什么叫半真半假之象呢?

其实苏联和德国都有吞并欧洲的野心,而英法同盟也清楚对面这两位想吃了我的哥们之间也是死对头,那咱们就等着他两互掐,能不掺合就不掺合,等他们两败俱伤或是其中一个被整死了,到时我老人家再出马不迟,小算盘打得挺好,没想到德国人大算盘早就打好了,此时的希特勒正梦想着成为欧洲的秦始皇。

德国首先攻打波兰,在同盟国这边看来很明显是为了进攻苏联开道,在此之前希特勒也是做足文章大肆叫喊和**不共戴天,一副拼命的架势,这样就更加深了同盟国确信希特勒会攻打苏联。

而在苏联这边,却是不慌不忙的,因为他们心理有底,这个底是什么?

是一个条约,在对波兰动手之前,德国人偷偷跑来莫斯科和苏联签了一个条约,既然是偷偷跑来的那肯定是秘密条约,所以同盟国这边不知道。

这个条约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字面上看就知道了,咱两谁也别打谁,爱打谁对方也别管,这条约就是这么个东西。所以苏联有这么个底。

但实际上德国是不是真的不打苏联?我认为是真的不打,不过这句话遗漏了两个字“立刻”不立刻打但肯定要打。那苏联知道不?如果你认为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苏联挺乐的,估计苏联对德国抄家伙朝自己奔来这事儿没注意到?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错大了,因为你太小看苏联这帮“大个萝卜”了。

事实上,根据后来披露的文件表明,苏联早就制订了主动对德作战计划,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很牛的名称,叫?大雷雨计划?,只不过苏联当时国内外都很乱,计划的筹备工作进展慢了,还没来得及执行希特勒就扑过来了,但通过苏联将自己的所有重工业迁入内地山区就很明确的显示了这是苏联人早就知道德国佬很快就会杀过来而做的准备工作。

所以,这个所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是苏德各怀鬼胎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日军的新一轮行动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